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站穩腳跟(第2/2頁)

婁素珍道:“妾身對於打仗之事不太明白,但穩住這座城池,妾身還是可以做到的。”

“好。”

朱浩本來也打算把城中行政事務交給婁素珍。

組織包括土著在內的居民墾荒,種植糧食,讓婦女紡線、織布等,都需要進行規劃並具體交給人執行,朱浩帶來了紡紗機和織布機,當地又有現成的木質材料做一些簡單的紡織機器,而中美洲又盛產棉花,還有源源不斷的羊毛供應,可以率先發展紡織業……不過所有盛產工具都需要用到鋼鐵,這正是朱浩當前必須要解決的麻煩。

……

……

隨著大明拓荒隊伍在中美洲西岸沿海地區駐紮,陸續有土著發現“不速之客”的到來,朱浩讓京京二派人去發動和聯絡周圍還能找到的土著居民,讓他們加入城市中來,並以實際行動告訴他們,大明墾殖隊伍跟歐洲殖民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朱浩的目的,是要完成人力資源的快速積累,所以對於土著人比較仁厚。

也僅僅是比較仁厚而已。

不可能完全做到一視同仁,光是語言不通這一條,就難以擰成一股繩,要命的也是這些土著人手裏有大明墾殖隊伍所需的生存資源,諸如糧食、女人等,所以雙方依然存在一定矛盾。

很快,就有了回應。

“有幾個城邦幸存的子民,要派人過來看看這邊的情況,他們現在生存得很艱難……除了遷徙,他們似乎沒有別的辦法!”

京京二讓阿大把他的意思轉達給朱浩。

朱浩大概明白京京二和周圍阿茲特克人面臨的困境,要麽留在原地,歐洲殖民者會不斷前來襲擾,來一次他們就要經歷一次血洗,族群隨時都有可能覆滅。

他們有兩個選擇。

要麽繼續往深山老林裏躲,化整為零。

要麽是部族整體往北或者南遷徙,但就算是遷徙也難以躲開步步逼近的歐洲殖民者,除非他們去更為荒蕪的地方,但那樣做的話很有可能會跟別的部族因為生存資源發生慘烈的戰爭。

如今朱浩給了他們第三種選擇,那就是找大明隊伍作為靠山。

與京京二被朱浩的軍隊直接打敗不同,那些沒有跟大明軍隊作過戰的土著人,不願意把命運交給一群外來殖民者掌控,他們並不覺得明朝的墾殖隊伍跟歐洲殖民者有什麽本質區別,因為都是來掠奪他們的。

“有兩個小部族,實在沒辦法生存下去,已經加入過來,一共有二百人……”

兩個部族才二百人。

朱浩很想說,這連個大明村莊的人口數量都不及。

不過有這兩個部族主動加入,總算是開了個好頭。

朱浩隨即把陸松父子和關德召父子叫了過來,商議下一步動向。

“沿著海岸線向南有一條大河,許多土著部落沿河而居。我們要做的就是派出兵馬,沿著河流往內陸深入,把周圍城寨掃蕩一遍,接下來的重點,是要搞清楚佛郎機人的動向,設計將他們吸引過來,選一個地方完成跟他們的初戰!”

朱浩統率的人馬登陸已有一個月,仍舊沒見到歐洲殖民者的身影。

顯然歐洲殖民者不會想到密林身處,靠近西海岸的地方,會有這麽一座剛興起的海岸城市。

歐洲人忙著在美洲各處搶奪,短時間內顧不上那些看起來不太富饒的地方。

朱浩也有自己的計劃。

最好是利用原住民的城邦,吸引歐洲人過來攻打,然後突然殺出,給歐洲殖民者一個下馬威,等雙方互相都知道對方的存在後,那接下來一兩年,雙方的交戰會非常頻繁。

歐洲人手上有火銃、火炮等先進武器,具有一定的戰爭實力。

當務之急,朱浩是要趕緊找到鐵礦場和煤礦場,雖然他知曉中美洲一些礦山的地點,但距離登陸點似乎都有段距離,不過沿著河流往內陸走,有一座銀礦和一座不大的煤礦,連本地土著都知道用淺表的煤用來燒火做飯。

河流兩岸才是土著人最喜歡生存的地方。

“年底前,把煤礦和銀礦都給打下來,再就是湊集足夠多的過冬糧食。”朱浩說出自己的計劃。

陸松道:“聽那些番民說,那些有著金色或者紅色頭發,皮膚白皙,身材高大的劊子手並不怎麽搶奪糧食,更多是沖著他們的銀子和金子而來。”

朱浩笑道:“那是因為在這裏,食物產量太高,很多都沒法帶走,對於強盜來說,帶走糧食不如帶走金銀劃算,畢竟糧食太重了。但對我們來說,糧食才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只有源源不斷的食物和人,才能讓我們在這裏站穩腳跟,反而金、銀暫時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