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零章 稱帝前的準備(第2/3頁)

最初加勒比中間商,只是把馬匹、牛羊等牲畜從歐洲和非洲等地運過來,換取大把大把的金銀。

但隨後歐洲人發現,大明官方似乎沒有主動跟歐洲人做生意的打算,美洲地區幾乎無限的金銀,並沒有大面積湧入歐洲,這讓他們看到巨大的商機。

歐洲的金銀沒有因貨幣濫發而貶值,金價和銀價穩定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上,這意味著他們跟新大陸帝國做貿易盈利方面將十分可觀。

隨後大批海盜船通過從非洲和歐洲運送糧食、礦產、牲畜、人口等,送到海地和古巴等海島,再通過加勒比中間商,把這些東西送到科隆城,就能換回金銀。

對朱浩來說,這暫時屬於無本買賣,畢竟手裏的金銀多來自印加帝國的供奉以及掠奪自歐洲殖民者,數量龐大,短時間內根本不愁花銷完。

他沒有主動派船去歐洲和非洲進行貿易,竭力表現出“不思進取”的一面,讓歐洲人以為,大明只是想把沒有主的美洲土地占為己有,並沒有覬覦他們的領土和財富。

隨著中美洲局勢安定下來,朱浩已派人恢復開采銀礦和金礦,因為光靠農業和工業,無法承擔起整個帝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朱浩準備未來某個時候,以手上的金、銀對歐洲經濟來一次毀滅性的沖擊……

一切將發生他正式入侵歐洲大陸之前。

……

……

巴拿馬往南,就是後世的哥倫比亞地區,這裏有很多土著部落和城邦國,朱浩開始為開采石油做準備。

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工業建設不斷向前推進,石油所代表的內燃機終有一日將橫空出世,但朱浩靠自己帶動蒸汽文明尚可,若要把科技往前再猛推一大步,就必須要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工匠。

這就需要開辦學校,向來自大明頭腦靈活的工匠普及物理、化學知識,並從土著中挑選領悟力高的人,逐步承擔起熟練運用並推廣、普及蒸汽機的差事,集中所有力量進行科學技術攻堅。

內燃機的原理其實並不復雜,只是把燒煤產生的蒸汽,變成石油為燃料,通過機器內燃產生的能量來帶動活塞的往復運動,再通過齒輪把這種運動變成動能,帶動機器或者是渦輪運轉。

無論是蒸汽機,還是內燃機,核心都在一個“力”,產生力並把這種力傳導出來,如此就可以取代人力和畜力。

但無論用什麽產生力,與蒸汽機和內燃機配套的需要一整個完備的工業裝置,這是目前的朱浩做不到的,只能一步步攻克難關。

南美洲北部地區,朱浩全面推進種植園建設,印加帝國最初移民到這裏的人並不多,但隨著朱浩派出兵馬,將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近乎全境占領,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地沒人耕作,不得不通過強制移民來完成。

以本地土著為主,印加帝國移民為輔,再加上少部分非洲移民,三者在巴拿馬以南,巴西、秘魯和厄瓜多爾以北,快速膨脹到百萬人口,且人口數量還在急速擴充中。

主要是這片區域幅員遼闊,比之印加帝國的傳統耕作區更為廣袤,再加上這裏地處熱帶,雨水充沛,河流密布,還有大明軍隊提供庇護,生活其間只要稍微勤快點,過上不用忍饑挨餓的生活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各族人等願意遷移過來的更大原因,還是朱浩提供的政策好。

但凡遷居來的人,都能得到足夠的耕種土地,而且還有鐵質農具下發,且有軍隊駐守,保證治安良好,且官府設有專門的衙門收購他們種植的農產品,也不全是糧食作物,甚至棉、麻、橡膠、藥材等經濟作物都會高價收購。

隨著歐洲和非洲地區的牲畜源源不斷流入,牛、馬等逐漸開始普及,幫助各族人等完成耕作和貨物的運送。

這讓印第安人以前經歷的傳統農耕條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最加重要的是,除了能吃飽飯外,各族人等還能得到衣食住行方面的便利……其實朱浩就是把一群處在原始社會的人,強行帶到了工業革命時代,對土著來說,生活品質幾乎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

……

從後世委內瑞拉、圭亞那、蘇裏南往南就是巴西,主要由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組成,其中亞馬遜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幾乎全境被原始雨林覆蓋,朱浩沒有派兵穿越。

反而是厄瓜多爾和秘魯等地,作為印加帝國的領地,正日益受到順豐城影響,從原始農耕文明快速往工業文明發展。

印加帝國的人口數量沒有因此銳減,反而因為醫療條件改善,壽命延長而快速增加。

現在的印加帝國嚴格意義上來說已不算是獨立的帝國,完全歸在朱浩的新帝國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