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北美,加州,丹納角。

這是九月的一天,陽光燦爛,萬裏無雲。

昨天海面上剛剛下過一場暴雨,造成兩艘船只無法按時出行,因此今天的日落巡航比平時更火爆,飄在觀鯨點的遊輪也更多。人們擠在一層和二層的日光浴甲板上,舉著望遠鏡和相機,聽船員講解著一路上碰到的海獸。

自從上周有人拍到虎鯨後,附近的遊輪都賺錢賺到手軟。

這個東熱帶太平洋型(ETP)虎鯨家庭由五個成員組成。

對於居留鯨和遠洋鯨來說,五個成員多少顯得有點寒酸——前者的數量常常能達到兩位數,而後者則可以達到恐怖的三位數——但對於過客鯨和東熱太鯨來說,這個規模已經很夠看了。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解釋一番虎鯨的生態型。

生態型是同種生物在不同環境下表現出的不同形態,曾經有主流觀點認為虎鯨各個生態型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但後來在經過研究後發現這種說法是不太嚴謹的,只能說因為種種原因不同生態型之間通常不進行交配。在全球有超過十個被公認了的生態型,還有許多被部分專家學者認為構成但暫時沒有得到廣泛認可的類型。

由於研究時間、探索深度和科教力度的差距,生活在東北太平洋的三種虎鯨生態型最廣為人知,即居留鯨、過客鯨和遠洋鯨。

居留鯨,顧名思義,就是定居的虎鯨,它們生活的區域比較固定,主要以特定的硬骨魚如鮭魚為食,性情溫和,可以與海豚等異種動物進行友好的接觸。

過客鯨,也就是大家平時提到的“西裝暴徒”,“某海洋惡棍團體”,這種虎鯨遷徙範圍較大,通常不會在一個地點停留,主要以各種海洋哺乳動物為食,抹香鯨、座頭鯨都在它們的食譜上。

遠洋鯨,就是生活在遠海的虎鯨,一般很少接近海岸,主要以鯊魚等軟骨魚為食。因為鯊魚吃得太多,許多遠洋鯨上了年紀後牙齒就被鯊魚皮磨平了,狩獵能力大大下降,只能接受小輩的投喂。

以上三種都是過去被人們所熟知的虎鯨生態型,但在近幾年又有一種嶄新的生態型被單獨劃分了出來。它雖然鮮為人知,還總是被人和其他生態型混淆,卻有著輝煌的歷史戰績。

那就是ETP虎鯨。

ETP虎鯨在基因上與遠洋型虎鯨非常接近,在行動中又和過客型虎鯨非常接近,因此要區分它們,只能通過背上更為狹窄、暗淡的鞍斑和一些個體身上帶著的異鯨藤壺。無論是鞍斑還是藤壺都不那麽容易被一眼認出,所以跟蹤這些海洋霸主中的新起之秀就十分困難。

好在近年來觀測技術不斷發展,人們得以拍到越來越多ETP虎鯨的日常生活,也很快發現這些被稱為“東熱太惡棍團體”的大家夥簡直是什麽都吃。

不錯。

比起居留鯨的我就是餓死也要堅持到底式大馬哈魚餐,遠洋鯨的牙齒摧毀者式鯊魚餐,過客鯨的鰭腳海豚再來點鯨式祖傳食譜,ETP虎鯨做到了真正的來者不拒。

只要是能吃的東西,它們都吃,別說是大翅鯨,就連大白鯊都不在話下。

在人類首次記錄到的、可能也是影響力最大的虎鯨獵殺大白鯊事件(即法拉隆群島事件)中,一頭雌性虎鯨將大白鯊牢牢按住,迫使對方進入腹背顛倒的固定狀態,保持了15分鐘之久,最終大白鯊因為無法遊動缺氧而死,肝臟成為了虎鯨的盤中餐。

許多年裏,這頭雌性虎鯨被認為是過客鯨。

但在近年的研究中,尤其是在ETP生態型被劃分出來之後,專家學者和虎鯨愛好者們仔細分析了事件發生的地點和事件中對雌虎鯨的描述,大都認為當初應該是認錯了人。

從這個案例中也可以看出ETP虎鯨的兇悍。

人們天然熱愛美麗的動物和強大的動物,因此在丹納角觀察到這種罕見的虎鯨後,就有許多愛好者連夜打包行李沖上了觀鯨船。

他們也沒有白跑一趟。

當地時間三點半,五支背鰭劃破水面,由遠及近地朝海岸行來。

第一個發現虎鯨的遊客立刻歡呼起來,原本還在船艙裏聊天休息的其他乘客也沖到甲板上,手忙腳亂地掏出照相機,還有一個不慎把手機跌進了太平洋裏。

歡呼聲險些把甲板都掀翻。

可虎鯨們此時卻沒時間去擼一擼可愛的兩腳獸。

它們從深海遊到這處平靜的港灣,正是為了躲避海洋中的競爭者,好進行一項最重要的事業——

迎來新成員。

族長維多利亞今年已經六十二歲了,它是一頭強壯的雌虎鯨,擁有的智慧就像海底的珊瑚那麽多。

它知道天氣給海洋帶來的變化,知道不同地區能獲得的食物類型,知道對付不同獵物要采用的狩獵方法,甚至還知道該怎樣正確地去吸兩腳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