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象之歌(49)

滿載遊客的越野車在草地上軋出了兩道車轍。

時值旱季,已經有好幾天沒下過雨,即使在水源地附近,吹進車窗的風仍然帶著一股揮之不去的沙塵味,就好像他們不是行駛在三角洲裏,而是闖進了城市遠郊的某處施工現場。

再往前一些就是隨季節幹涸的支流河道,河道邊上散落著不少枕木,一半暴露在陽光下,一半深埋在泥土裏。這是上次洪水爆發時被沖垮的浮橋,因為旱季將至,到現在還沒人去修。

車上坐著的遊客草草看了兩眼。

他們對此類“遺跡”毫無興趣,之所以勻出時間,花錢雇傭向導,費心規劃路線,等會兒還要換乘獨木船,一個覓食地一個水源地地碰運氣……只是為了看到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動物從面前經過。

非洲象,活著的景觀,會呼吸的山巒。

再有經驗的向導也不敢拍著胸脯打包票說今天出來就一定能看到——除非他們像五公裏開外的另一群搜尋者那樣,手中握有最寶貴的資源。

轉眼間,二代象群已經離開營地六年了。

這些年裏不斷地有保育員造訪象群,但都把頻率控制在了一個不會打擾到對方的範圍,而且少有零距離接觸,也就是最近,算算時間差不多到了預產期,他們才大幅增加了深入濕地的次數。

感謝現代科技,理查德得以遠距離捕捉到了第一名新生兒降世的全過程,把達拉加營地從被雇員們用眼淚和嘆氣聲沖走的命運裏拯救了出來。

拿到這段視頻的基普加各夫婦欣喜若狂,自己看了無數遍不夠,還在官網上拉了一個飄屏,恨不得把這足以證明二代象群未來無限可能性的證據往所有同行和愛好者臉上塞。

要不是威爾生著病,露皮塔忙著和老友聯系,從國外轉運兩頭新救助的孤兒小象,這會兒坐在獨木舟裏的就不是理查德和李了。

第一次有幼崽降生,營地到底還是放心不下,只是二代象群從那時起就很警惕,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迅速躲開,平時能遠遠瞥見母象的半個屁股都算幸運,根本看不到新生兒是什麽模樣,更別說通過觀察摸一摸它的健康狀況了。

不過今天……一切似乎都有些不同。

清早起來,理查德就覺得自己心跳得特別快,穿衣服時簡直要從胸口蹦出來。老同事李認為這是“好運的預兆”,而他們也的確被運氣眷顧了:這天,二代象群罕見地在林地邊緣活動。

獨木舟還沒抵達紅點顯示的區域,望遠鏡就捕捉到了兩頭母象的蹤跡,等再往前一些,透過樹叢,絕大多數象群成員的身影都若隱若現。

距離河道最近的是象群裏唯一的一頭公象。

曼蘇爾這兩年個子躥得飛快,不知不覺間已經和賈希姆離開時差不多大了,哪怕安安靜靜地站著都顯得很有威懾力,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理查德在看到它時總會覺得困惑——

為什麽它還沒被驅逐出去?

為什麽它不僅沒被驅逐出去,這會兒還能被允許站在距離幼崽不到三十米的地方乘涼,甚至擺出一副是在觀察開闊水域、為象群放哨的樣子?

這合理嗎?

隨便問問活躍在奧卡萬戈的研究員,估計都少有覺得這事合理的,但就算理查德每回看到它都要懷疑一次人生,也不會改變曼蘇爾就站在那、第一個發現了他們並且還眨了眨眼睛的事實。

然後……它後退兩步,叫了起來。

那聲音很低沉,並不驚慌,而是帶著一點刻意為之的平和與沉穩,仿佛不願激起同伴的擔憂情緒。可盡管如此,預警發出後才不到三秒鐘時間,原本還在進食的母象就都停止了活動,枝葉碰撞發出的悉悉索索聲也都消失不見。

理查德、李和向導於是屏息凝神、收攏雙臂,盡可能不做任何會讓非洲象誤解的動作。他們的判斷相當正確,因為下一秒鐘,一頭體格健壯的母象就從樹林裏緩步踱出,展示著它漂亮的象牙。

“……達達。”

不知怎的,船上三人立刻都放松了下來。

被保育員們注視和信賴著的小頭象又靠近幾步,似乎是猶豫了片刻,或者說思考了片刻,隨後便直勾勾地朝著河岸走來,溫和地晃著鼻子。

這個動作一定是釋放出了什麽無聲的信號,即使沒有吼叫聲催動,其他象群成員也都在接下來的五分鐘裏脫離了樹叢的遮擋,走在隊伍最後方的母象不斷地噴著鼻息,在它身邊,奔跑著一個格外矮小、格外細瘦、格外脆弱的身影。

新生兒!

理查德屏住呼吸,如饑似渴地攝入它的樣子。

新生兒才不到兩周大,走起路來搖搖晃晃,腦袋也跟著一點一點。沒走幾米,它忽然被自己外星來客般的鼻子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於是幹脆停下腳步,眯起眼睛,明明只是想看清鼻尖的樣子,卻好像渾身上下每一塊肌肉都在用力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