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認錯爹的第六十四天:(第2/3頁)

七嘴和八舌就是楊太後養的那幾只五彩斑斕的鸚鵡中最好玩的兩個,名字還是聞蘭因在六歲時給起的。

“哦哦。”楊太後趕忙讓人去把鸚鵡給拿了過來,對於家中的小輩,她總是無所不應,甚至會讓人覺得有點過於寵溺。

而這……

就是小皇帝讓弟弟聞蘭因來陪客的原因,生怕太後因為太縱容宗室,而上了對方的邪當。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之前被聞來翡借住過莊子的淑安長公主。

在賢安大長公主晉升頭銜後,她的姐妹們也在太後的懿旨中,跟著陸陸續續擡了頭銜。淑安長公主正是其中之一,淑安這個人吧,平日裏其實也挺正常的,為人風趣,說話幽默,對楊太後這個嫂子也是真心實意的好。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提她的駙馬,一旦涉及到丈夫,淑安長公主就會像是突然變異一樣,讓人招架不住。

這一回的淑安長公主也是如此。

她最近懷了二胎,情緒本就不是很穩定,一開始還顧忌有聞蘭因這個小侄子在場,沒敢和太後說什麽放肆的話,但繃著繃著最終還是沒繃住。

沒幾句就哭了起來,一邊垂淚,一邊說起了自己又和駙馬吵架了,駙馬不愛她了,她不要活了,因為她懷疑駙馬又趁著她懷孕偷偷養了外室。上一回她懷大女兒的時候就是這樣。也不知道怎麽了,她說著說著就變成了:“求求您了,嫂子,您還是收去我的長公主銜吧。”

“好端端的,這、這突然是為什麽啊?”楊太後被嚇了好大一跳,趕忙寬慰,“有什麽話咱們不能好好說?可不興動輒說什麽不要頭銜的傻話。”

公主頭銜不只是一個稱呼那麽簡單,這直接影響到了她們的待遇與食邑,以及她們身邊人的等級、俸祿。

淑安長公主等人如今的待遇,可是賢安大長公主等人好不容易才為她們據理力爭來的。

先帝當年既怕公主造反,又怕公主花錢,一邊阻礙駙馬的仕途,一邊又刻意抑制公主們晉升。哪怕他後來死了,他的妹妹們也依舊只是“公主”。群臣已經習慣了在這方面省錢,肯定是不想“無故”增加開支的。這麽多公主同時晉升,那可是不是一點半點的錢,況且往後每天都要如此。

小皇帝跟著連亭學會了破窗效應,和群臣討價還價,如果不給他的姑姑們應有的待遇,那就應該允許她們的駙馬入朝為官養家糊口。

不然朝廷既不給錢,又不讓她們掙錢,這讓公主們怎麽活?

在“給公主錢破財免災”和“允許駙馬們來官場和他們競爭”之間,群臣自然更傾向於選擇前者。最終擬定出來的條款就是,要麽公主升頭銜,要麽駙馬入朝靠自己的實力升官,每一家都只能二選一。

淑安長公主當初的選擇,從她的頭銜裏就能看出來。

“但駙馬每每一與我爭執,就會提起這件事,說是我耽誤了他的大好前程。”淑安長公主哭的聲淚俱下。以前駙馬和她吵架,也是這句話——要不是因為娶了你,我早就在朝堂上一展抱負了。後來朝廷逼著公主們二選一,淑安駙馬就更理直氣壯了,覺得都是淑安長公主為了自己的頭銜才斷了他的官途。

這話其實很沒有道理,如果他不娶公主,又哪裏來的這些機會與待遇呢?明明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公主給的,如今卻又怪公主給的太少。

但淑安長公主是個戀愛腦,楊太後又不是一個多麽聰明的人,很快兩人就一起被拉入了淑安駙馬的強盜邏輯裏。

就在楊太後準備開口說出“不然哀家找皇帝說說,給你們換換”之前,聞蘭因逗著的鸚鵡,突然就在旁邊張開了翅膀,一邊忽扇一邊高喊“不要臉,不要臉”,打斷了楊太後的思緒。也讓淑安長公主直接忘記了哭泣。

在她們一起看向聞蘭因後,一群鸚鵡就開始齊喝:“不要臉,不要臉。”

聞蘭因站在鸚鵡架下,獎勵似的給了每只鸚鵡好大一把葵花籽,然後學著絮果的樣子無辜回看,好像他真的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伯母,姑母,什麽是不要臉啊?”

兩人這才想起來,之前淑安長公主口不擇言,罵了一句駙馬之前養的外室不要臉。

太後慌的不行,生怕教壞了孩子,努力想讓聞蘭因忘記剛剛都聽到了什麽。淑安長公主也捂向自己日漸鼓起來的肚子,對心中的佛祖大念罪過,生怕自己還未出世的孩子也把這些腌臜之言學了去。

***

無獨有偶,此時的連家也正在說淑安長公主的事。事實上,之前賢安大長公主會找連亭,就是因為她這個妹妹。

大長公主的大宗正寺卿當的就是每一天都有理不清的雞毛蒜皮、家長裏短,和絮果他們外舍的直講有一拼。不是今天哪兩個宗親因為莊子打了架,就是明天哪個王爺、公主又鬧了夫妻矛盾。最近讓賢安大長公主最心煩的,就是淑安長公主那個不肯消停的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