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認錯爹的第一百零六天:(第2/3頁)

如今在被叫回京城後,史大人也是一樣的,他不收禮,也不會主動給別人送禮。

哪怕是給皇帝獻的水果,有不少都是他自己種的,還有一些是當地的特產,因為他想幫一個貧困山村打開銷路,眼巴巴的就等著皇帝給一句“這果子不錯”的評價,好回去扯大旗。

這樣的摳門貨,你要怎麽才能誣陷他私下串聯、收受賄賂?

甚至他能成為閹黨都是一樁奇怪事。

是的,閹黨。

史大人還沒入京,就已經被旗幟鮮明的打上了閹黨的標識,他自己對此也沒有否認過。進京後,也確實第一個就上了連家的大門進行拜訪。雖然他不會送禮,但拜訪上峰的基本禮數還是懂的。

只不過在吃瓜群眾看來,他這樣兩手空空的拜訪,還不是不拜訪呢。領導未必能記住所有送禮的人,卻肯定會記得誰上門不帶東西啊!

至少在外人看來,史大人是真的什麽都沒帶。

連亭卻知道,史唐帶來了比所有禮物都更具價值的東西——《賦役疏》的改進版。

當初在聽說疏奏被壓下去之後,史唐並不意外,甚至已經做好了被楊黨瘋狂報復的準備,卻沒想到身邊一直風平浪靜地什麽都沒有發生。他因此也就知道了,那封疏奏有可能根本沒被楊黨看到,換言之,有人想保他。

可對方是誰?又為什麽要保他呢?只可能是因為他還有利用價值!在這麽多年的官場空白期裏,他唯一還有用的價值就是那份疏奏。

那對方壓下去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要麽他寫的還不夠好,要麽時機還沒到。

在寧古塔開了十數年的荒,足夠史唐培養出比大多數人還要多的耐心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在江左就這樣一邊重新整理疏奏,一邊老老實實的等了下來。如果對方遲遲沒有動靜,他大概會把改進版再一次送上,但他還沒有來得及做什麽呢,京中先送來了一旨調書。

也是在那個時候史唐才知道了是誰壓下的奏折——司禮監掌印太監連溪停。

對於這位如今在大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太監,史唐沒什麽太多的偏見,因為他已經先一步在與好友詹韭菜往來的書信中,了解過這位連大人的種種了。

詹韭菜性格耿直,說話一向是有什麽說什麽。他對連亭的評價是生活驕奢淫逸,性格陰晴不定,但卻也是個真心想要做實事的。

有後面這一句就足夠了。

史唐無所謂連亭的私生活如何,也不關心他的性格是怎麽樣的,只要對方能支持他進行改制,想要讓百姓生活的更好,那這個閹黨他也不是不能當。他雖然摳門,卻並沒有那麽在乎名聲,也不是不知道變通。

史唐甚至覺得,為他從寧古塔翻案的也許也是連亭。

“不是我。”連亭搖搖頭,並不會居這種沒必要的功,雖然他大概能猜到到底是誰做的,“沒有這份疏奏,我不會看到你。”也不會關心你的死活。

史唐突然有點能明白好友為什麽會覺得連亭人不錯了,拋開詹家的雙生子頗受連亭之子的照顧以外,就連亭這種一是一、二是二的說話風格,也會很得詹韭菜的喜歡。事實上,史唐也很喜歡這種直來直往的談話方式,雖然這是官場大忌。

連亭端起茶碗,輕輕吹了一口碗邊螺旋上升的白氣,對史唐逐漸友善的態度並不意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項是他最擅長的。

兩人就這樣就“我希望你能做到哪一步、你又希望從我這裏得到哪方面的支持”進行了直抒胸臆的交換。

說完之後彼此都很滿意,紛紛覺得自己賺了。

一個想著,要的就是這種不怕死、也絕不會回頭的改革家,搞死楊黨指日可待。

另外一個則想著,他竟然同意我如果織造改革的時候,涉事的是閹黨或者督造的宦官也絕不姑息,他本來都準備在這一塊稍稍讓步的。

楊黨那邊則一看史唐真的對閹黨滑跪了,反而沒那麽大的敵意了。就,這種感覺很難形容,你本來看了他履歷過往覺得他是個硬骨頭,他肯定要搞事,但沒想到他早已經被時代磨平了棱角,先一步學會了向閹黨諂媚。閹黨雖然可惡,但都是玩陰的話,誰怕誰啊。

如今楊黨的注意力,更多地還是集中在了中宮皇後越來越顯懷的肚子上。據好幾個可靠的太醫說,馮皇後的這一胎一定會一舉得男。

如果孩子能夠立住,那他們的下一步是不是就要上書立太子了?

這可是完完全全屬於楊黨的太子!

賢安大長公主的脾氣與日俱增,因為她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氣數已經快要盡了的楊黨,有可能要因為這個勞什子的準太子再被續上一口命。

而這些……

絮果統統都不關心,也不能說完全不在乎吧,涉及到他阿爹的部分,他還是挺關注的。但也就僅此而已了,對於十六歲的小小少年來說,他生命裏的重點還是讀書、回家兩點一線,他最關注的事也只會是他的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