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認錯爹的第一百一十三天:(第2/3頁)

馮廉氏,一個在馮家那樣瘋狂的洗腦中,依舊堅定產生了自己想法的猛人。

也不算堅定吧,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只是運氣好,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如果沒有年娘子絮萬千,她也根本走不出家族的洗腦怪圈。

——家裏給了你吃、給了你穿,在錦衣玉食、前呼後擁中,還不忘培養你成為一個三從四德、人人都想要迎娶的“好女人”,給了你那麽多在婆家的立身之本,你竟然還不知足,不想要回報家族、奉獻家族?你這個白眼狼、不孝女、不知感恩的混賬東西,早知如此,當初生你出來做什麽?伺候一個活祖宗嗎?

這一套連消帶打的話術,曾一度讓馮廉氏非常痛苦。

她想不明白為什麽自己不乖乖像個貨物一樣,被家族待價而沽,等待著以物易物嫁給哪個能為家族帶來助力的人,就是不孝。

但她從小接觸到的教育,又在拼命告訴她,你這樣想就是不對的。

那些來自家族的洗腦就像是一層無形的枷鎖,死死的禁錮在她的身上,都不需要誰來批評,但凡她生出怨懟、逃跑、哪怕只是希望能有片刻喘息機會的想法,她都會先一步責問自己,你還是不是個人了?你知道家族為你花了多少錢嗎?你怎麽能讓那些辛苦付諸東流?你對得起你的父母嗎?

聽起來她好像真的就是一個自私自利到既愚蠢又惡毒的人。

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曾努力考慮過要不要在墳地自殺。哪怕是在死亡的那一刻,她都在擔心自己的無故橫死會嚇到家中的姐妹,或者給她死去的地方帶來什麽麻煩。

最後,她千挑萬選了一處由太監供養的寺廟,那廟後面就是太監的墳墓,本就是一塊陰地,自然也就不用擔心帶去晦氣與麻煩。

幸而,在她真的這麽做之前,她遇到了進京做生意、因雨大而借宿廟中的年娘子。她們當時並不認識彼此,也不知道未來會產生怎麽樣的“緣分”。只是年娘子是個非常外向熱情的性格,哪怕是路過的一只野貓都能被她拉上聊兩句。馮廉氏從未遇到過這樣明艷熱烈的女子,不自覺也被她帶動,想著自己沉默了一輩子,臨死前總要說上一說的。

不想年娘子在聽到她的話後,卻詫異反問:“如果你覺得你在‘沒有尊重家族意願,只考慮自己的前提下,不想嫁給那個對家族有用的人’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話;那你的家族在‘沒有尊重你的意願,只考慮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便希望你能嫁給那個人’就不是一種自私自利了嗎?”

聽起來你們好像都只考慮了自己啊。

而既然都是一樣的,那大哥有什麽立場說二哥?

因為對方花錢了?那對方的錢又是哪裏來的?家族裏的男性一事無成,不過是吸食、壓榨前面已經嫁出去的女性為家族帶來的利益才得到的錢。“那要是按照你這種理論來說的話,你真正應該感激的對象,不該是前面嫁出去的姑姑、姑奶們嗎?為什麽要花著姑姑們的錢,去回報叔伯?”

然後看著叔伯用你換來的錢,繼續用情感去要挾你的侄女、侄孫女再次付出?

你們家族內部的女性直接互幫互助不好嗎?

為什麽要讓中間商賺差價?

對啊,無數個午夜夢回,馮廉氏都在問自己,為什麽呢?這麽簡單的道理,她們家的女人為什麽從始至終都沒有一個人想通呢?

無獨有偶,帶著心腹宮女獨坐在禦花園的涼亭內的馮皇後,此時也在思考著這個的問題。馮廉氏是她的堂姑,兩人不僅隔房還差了一輩,理論上彼此之間應該是沒什麽交集的。但其實在馮皇後很小的時候,她們有過一次陰差陽錯的交淺言深。

有可能對方都不記得了,但馮皇後卻一直記得,就在姑母的妹妹先嫁出去、她從廟裏上香回來的那個晚上。

她看上去宛如一抹遊魂,嘴中念念有詞,從遊廊上走來,仿佛被什麽事情擊碎了整個世界。

馮皇後那個時候還小,還不懂很多道理,對這位姑母的唯一印象,就只有父母口中的一句“也就二姑娘長得還算漂亮,嫁給了司徒家,勉強有用,老大不會要砸在手裏了吧?”,大姑娘既無性格,也無能力,在一眾出挑漂亮的馮氏女中,連相貌都只能堪稱平平。往日的生活裏,沉悶的就像一個木頭,還是一個不算好看的木頭。

但看見對方情緒如此不對,年幼的馮皇後還是動了惻隱之心,上前問詢姑母是否需要幫忙。

因為家裏女兒眾多,各房林立又輩分混亂,在稱呼上就無法完全按照一二三四五來排序,馮皇後一般都會加個閨名來稱呼自己的姑姑們。但在扶住對方的那一刻,她才驚訝的發現,她甚至不知道大姑娘叫什麽。

小小的稚童內疚極了,她竟連姑姑的名字都叫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