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認錯爹的第一百一十八天:(第2/3頁)

連亭的想法則是:“年娘子只針對大客戶的銀莊。”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雖然年娘子一開始提起存儲業務,是為了籌集北疆軍費,但後面她不可能說停就停,哪怕只是做個樣子糊弄先帝,也會適當繼續一段時間。

而據連亭從羽卒和吳大娘子口中所知,年娘子這方面的業務,最晚的一筆正好停在了先帝駕崩前後。據說對方一口氣存了二十年。也就是說,那個存款會是最晚到期的一筆。連亭為此印象深刻,因為他沒想到他兒子要堅守到二十五歲。

年娘子在商業上的信譽眾所周知,而楊盡忠最喜歡的就是那種“你必須完成承諾、又奈何不了我”的戲碼。他只要把證據混在裝滿金銀的箱子裏,哪怕是年娘子,也不能“監守自盜”。

皇帝覺得這兩種都有可能,決定分開行動。

由紀老追查先帝陵寢。皇帝當場就下了特許紀關山打開先帝陵寢的聖旨,蓋上玉璽的那一刻,皇帝顯得是那樣的迫不及待,他都管不了先帝腐爛的屍體還能剩下什麽,只一心想要開棺泄憤,隨便群臣怎麽說,他都一定要讓先帝曝光在大太陽之下。

再由連亭追查年娘子。設法搞清楚楊盡忠到底有沒有用別人的名字在年娘子那裏存錢,如果真的存了,信物又是什麽。

而一直很安靜的廉大人,則提出了第三種設想:“臣不知道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是哪裏,但以臣對楊盡忠這些年的了解來說,先帝真的是無故橫死嗎?”帶入先帝視角,當時的朝中不也是楊黨即將一家獨大的局面嗎?清流派根本鬥不過楊黨。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先帝已經要對楊盡忠動手,只是楊老頭棋高一著,先弄死了先帝?畢竟先帝的死實在是太突兀了。

雖然也不排除先帝真的遭了報應,意外暴斃的可能性,但楊盡忠此後的一系列反應未免也太迅速了吧?好像他一早就算到了先帝會死。先是準備推最沒用的紈絝公主子紀復嶼上位,哪怕不苦一個原地出家的騷操作,也沒讓楊黨措手不及,他們迅速就換上了北疆王夫婦遺留下的一雙兒子。宛如有個什麽皇帝備選名單,一個傀儡不行,那就換下一個傀儡。

雖然這個設想缺少證據支持,但聽起來好像不無道理。若他們真的能拿到楊盡忠謀害先帝的證據,那楊盡忠也是必死無疑。

“萬事具備,我們還缺什麽?”

“時間。”到最後他們也要開始和時間賽跑了,看到底是他們能先找到楊盡忠藏起來的證據,還是楊盡忠在不知道籌劃什麽的事情成功。

“就不能先找個借口把楊盡忠關起來嗎?”皇帝一想到楊盡忠還有可能在謀劃著什麽,就沒由來地煩躁。

“大概很難。”廉深提供的那些證據,只能證明楊黨有問題,卻沒有任何一項可以直指楊盡忠。這就是楊盡忠的厲害之處了,永遠都能一推二五六,頂多背一個失察之罪。尤其是在他的弟弟死後,他更是可以肆無忌憚的把所有的事都推到死人身上——是楊二背著我在外面亂打旗號,我什麽都不知道啊。

皇帝長嘆一口氣,運氣就到這一步了嗎?

然後,就有侍衛著急忙慌的來報,外面出事了。今日春闈放榜,有舉子鬧事。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非常大規模的、一看就是蓄謀已久的鬧事。據說放榜的現場差點發生肢體沖突,大量南方舉子已經從放榜的涇河夜市,開始朝著皇宮的方向集結而來。

“到底發生了什麽?”

絮果作為當時就在現場的人,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那個。

事實上,會試結果的金榜一放出來,絮果都覺得不對勁兒了。不是詹家兄弟沒有得到好名次,而是那個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都太熟悉了。

“我怎麽感覺在看去年國子監放出來的六部歷事名單?”記憶力很好的葉之初如是說。

所有上榜的學子,不是出身國子監,就是出身官學,準確的說還是北方官學。不等絮果開口,看榜的現場已經因為一聲“這不可能?怎麽會沒有任何一個南方舉子上榜?”而在頃刻間就亂了。

南北教學再有差異,這種一個容錯都沒有的局面,還是為歷朝歷代所罕見的。

最主要的是眾所周知的,南方多才子,尤其是在私學盛行、武陵書院獨大的年代,南邊來的舉子往往都會成為那一科春闈的大熱門,在賭坊的賠率低得嚇人。即便如今官學已經十分穩固,私學早有不敵,南方也沒有差到哪裏去。

更何況,在當年那樣私學為尊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全部錄取私學舉子,無一官學舉子的情況啊。

聞蘭因第一時間就嗅到了不對,給了酒館老板一大筆錢,讓司徒淼護著詹家兄弟先去了後院避風頭,如果情況不對,就從後院離開,他讓馬車去後院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