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寫劇本是一門技術活

錢宸確實有這個面子,周星星給群演都加了二十塊錢。

其實也就幾千塊錢的事。

哪怕是摳門如周星星,也不至於覺得肉疼。

但這是錢宸的面子,大家都認。

制片主任是香江人。

他倒不至於看內地人不順眼,但有的時候,也會從成本的考慮,比如提前半個小時收工,這樣就不用管晚上的盒飯。

你不能說他無恥。

因為很多劇組都是這麽幹的。

錢宸每一次都會站出來,要求把晚上的盒飯給管了,或者算錢折給群演們。

制片主任只好去找周星星。

而周星星的態度也很奇怪,你管理成本,你是對的,錢宸他管理群演,他也是對的。

就縱容錢宸和制片主任為了群演吵架。

越吵,錢宸在群演中的地位越高,拍戲的時候效率也越高。

這大概就是資本家的計倆。

漁村的戲,頂多就是費時間,拍攝難度其實不大。

江南五月多雨。

錢宸他們三天兩頭被堵在民宿裏唉聲嘆氣。

但劇組目前的進度還行。

一切歸功於錢宸。

他把群演們調教的實在太好了。

實際上,這些群演們還真學到了不少東西。

只要他們按照這個思路走下去,火是肯定很難火的,但升格特約,以後當個大配完全沒有問題。

因為動不動就下雨,夜戲也不多。

沒事的時候,錢宸就就開始和楊路等人網上連線對劇本。

這大概也算得上是軋戲了。

《戚家刀》已經確定了拍攝地和拍攝時間。

要訂攝影棚,實在不符合要求,就得自己搭。

搭影棚是最費時間的。

好在各地的影視城和古城如同雨後春筍,其實多挪幾個地方花的錢,比自己搭影棚要少多了。

簡單的搭建,在橫店就可以。

錢宸混了好幾個劇組,大部分都跟在導演叔叔們身邊,辨別能力自然是沒問題的。

楊路那邊確實也沒糊弄。

劇組最好的情況就是主創不勾心鬥角,勁兒都往一處使。

既然大家都不想著坑錢,那就幹幹脆脆的把電影做成經典再說。

主要還是劇本,要有故事的完整性,有激烈的沖突,有劇情,有打鬥,有感情,有人物成長。

錢宸這個制片人也當編劇在用。

寫劇本是一門技術活。

錢宸沒學過。

但他拿了二十萬的編劇費,不會寫也得寫。

好在編劇是一個團隊。

到時候編劇一欄也會寫他的名字。

錢宸給李冠奇也選好了角色。

他飾演張居正。

拍《戚家刀》,張居正是一個不可不提的人物。

錢宸並不打算完全尊重史書。

史書不一定都是真的,可戚繼光和張居正的有些事情,他是真有耳聞。

首先,戚繼光能夠發光發熱,肯定是和張居正的支持有關。

其次,張居正也肯定不是什麽完人。

為兒子科舉鋪路就不說了,貪起財來,他也不比錢宸的幹爹馮保差。

馮保是個太監,貪財只為養老。

求的是一個安全感。

而張居正貪財,一個是為了自身,另一個還要為了家族和後輩。

張居正號色,這個也是真的。

男人有幾個不號色的。

錢宸上輩子不號色,那是因為他沒有。

他現在沒有夜夜笙歌,那是因為他還立足未穩,《天罡童子功》還沒大成。

所以,貪財號色,其實都算不上什麽缺陷。

李冠奇對這個角色非常滿意。

戲份可能不多,但人物塑造很需要下功夫。

演的好了,也能大大的拓展戲路。

到時候完全可以經常出沒在古裝劇裏頭,飾演大臣、家主什麽的。

最後,就是戚繼光的品行問題。

《明史》中載:“(戚繼光與俞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之。”

意思是說,戚繼光比俞大猷更加果毅過人,但在“操行”方面卻不如俞大猷。

戚繼光在寫給張居正的書信中,常常自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這樣的恭謙顯得有些過了,其中不乏迎合、討好領導之嫌。

但你又不能說戚繼光是小人。

評價一個人,你要把他放到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現實環境下去評價。

不能單純依照自己的看法。

戚繼光收取下屬財物,沒這個財物,他拿什麽去賄賂上官。

不賄賂上官,他又如何能練兵打仗。

所以,戚繼光的劣跡,應該歸咎於時代,歸咎於朝廷。

當然,劇本為了照顧觀眾,也對戚繼光和張居正進行了一些改編。

不然電影沒法看了。

也過不了審啊。

送波斯少女這個就算了,容易被人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