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你怎麽能罵人呢

《龍門花甲》的首周票房出來了,2億864萬,這個成績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比《失戀很多天》的1.8億高出不少。

不過,考慮到人家《失戀很多天》只是小千萬級的投入,這種勝利實在不值得慶祝。

而《龍門花甲》的主要對手,《十三釵》則有了2億2244萬的成績,比《花甲》高了一千三百多萬。

這就很能說明問題,至少從目前來看,《龍門花甲》已經處於一種必輸的結局。

不過,《十三釵》也不好過。

他們的成本太高了,足足六個億啊。

《盜夢空間》投資1.6億美元;《洛杉磯之戰》從頭打到尾才0.7億美元;剛剛北美上映的《碟中諜4》投資約1.4億美元。

《金陵十三釵》花這麽多錢可能嗎?難道還有不好說的費用算入成本了?

電影場景主要就是戰爭戲和教堂內景,而且戰爭場面也不算多。女演員都是新人,肯定不會貴,就算“蝙蝠俠”貝爾貴了點,據說片酬也是1.2億人民幣。

這6億是怎麽湊出來的?

哪怕有一部分宣發的水分,出品人張屏偉也不敢把一個億成本的電影宣發成六個億,涚務局也不是擺設,肯定覺得你刷金幣。

面對成本質疑,片方努力的要告訴公眾這些錢花哪兒去了。

一說好萊塢特效團隊。

要反復做各種試驗,很多炸點試驗甚至都是在他們自己身上做的。他們用的反應彈全是由米果進口的,打比方說,光一桶爆破用的油就8000元,他們要求一定要用,一為安全、二為環保。

其實這個比較扯蛋。

什麽叫反復做實驗,你特麽做一千萬次實驗,800億成本都不夠用。

哪有什麽特效技術需要臨場一點點實驗的。

還說軍裝一件就是數萬元。

這下子六大藍血八大紅血都沉默了。

然後說教堂裏神父房間裏的家具全是從申城古董店買的,他的手表、打火機是從霓虹古董店買來的。

甚至連教堂窗戶上的風鉤,也是從霓虹古董市場買來的。

那完了。

拍古裝戲的全都得破產。

最後,影片開頭彌漫全城的大霧,也是“米果制造”。

從米果運過來的原料是一種可食用油,經過高溫霧化,可以在5分鐘之內造成籠罩城鎮的大霧,這個錢花得值得。

簡言之,錢特麽的都被霓虹和米果賺走了。

輿論危機反正是越來越嚴重,很難說有沒有伯納在背後推波助瀾。

說是要和諧有愛公平競爭。

可市場就那麽大,你多排幾場我就少排幾場。

能和諧才有鬼呢。

《龍門花甲》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盡管李飛鴻片酬九千萬——實際九千萬,詐稱一個億——可人家總成本也不過2.2億。

大家甚至覺得徐恪還真吉爾會省錢。

因為人家是3D武俠,特效比《十三釵》可費錢太多了。

沒有五千萬根本做不出來這個特效。

你說你們軍裝好幾萬一件,那雨化田的衣服得花多少錢。

不過,《十三釵》那邊也不可能沒有反擊點。

什麽李飛鴻一大把年紀了還出來蹦跶。

徐恪也越來越商業了,居然找李蕓春收割粉絲的錢。

徐恪的選角確實很有問題,也怨不得別人吐槽。

劇情漏洞也是被攻擊的重點。

這種攻擊就不是電影剛上映時候普通觀眾的吐槽了,而是大規模有計劃的輿論覆蓋。

任誰都能感受得到這種火藥味。

不過,也有電影分析人士發現了一個問題。

第一天的時候,《花甲》比《十三釵》高了四百多萬,主要原因是《花甲》上映時間早四個小時。

而第二天,《十三釵》就領先了一百多萬。

這個差距越拉越大,在上映第五天的時候達到最高,《十三釵》比《花甲》的單日票房高了435萬,《花甲》甚至跌破了兩千萬。

按照正常的發展趨勢,這個差距不會輕易縮小。

因為電影就是這樣,口碑差了就會越來越差,而口碑好的電影就會吸引更多的觀眾。

從眾心理在觀影市場很嚴重。

然而,第六天和第七天的差距卻在縮小,差值變成了392萬和282萬。

《花甲》似乎要逆襲啊。

而且,人們還逐漸發現,《花甲》的宣發已經不再提李飛鴻和春哥了。

周薰也就偶爾才提一提。

現在清一色刷雨化田和錢宸,再搭配上萬國來朝的配樂,簡直酷到沒有朋友。

有史以來,最霸氣的太監。

你們跟我說這叫娘炮?

兩部電影上映的第二周首日,也就是12月22號,雨化田憑著網友討論的熱度登上了熱搜。

還伴隨著太監大盤點。

錢宸這邊也參與到宣發當中做了配合,就是請一些他認識,演過太監的人,發一發自己曾經的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