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學習把腦子學傻了

“網大終究成就有限啊,郭老師你還是別沉迷進去了。”洪京保對郭凡很贊賞,因為郭凡眼光好,發現了他那部老片《一刀傾城》的魅力。

江湖中人,都比較的講面子。

郭凡給他面子,他也會給郭凡面子。

香江老電影沒有上萬也有幾千部,為什麽郭凡一眼就看重了他那部《一刀傾城》,這就是英雄惜英雄。

版權是一塊錢賣的,客串是一頓飯換的。

“謝謝保哥!”郭凡對洪京保也很有好感啊,能讓他白飄的他都有好感。

人到齊了之後,嘉賓和主創都坐到了台上,台下是學生、媒體,還有一些幸運觀眾。

今天的首映禮有點類似座談會。

座談會的主題就是歷史、武俠、英雄。

歷史自不必說,《戚家刀》系列取材於歷史,雖然魔改的很過分,但是裏面的人物、風土人情、軍制兵員等等,都有很嚴謹的考證。

武俠則是《戚家刀》和《繡春刀》這些電影的核心。

至於英雄,《戚家刀》和《繡春刀》不一樣,《繡春刀》講的是歷史洪流之下,小人物的掙紮,那《戚家刀》講的就是一群英雄在外敵入侵情況下的亮劍出擊。

“這樣的題材,算不算另類的抗日?”介紹外電影的情況和賣點,就有學生提問。

這個問題如果回答不好,對電影的傷害還是很大的。

畢竟抗日神劇實在太low了。

不過,楊路並沒有立刻反駁,而是順著點點頭,說道:“從敵人的性質來看,確實有點類似,《菊與刀》這本書裏說,剝開霓虹人的外皮,除掉它的漆層,露出來的是海盜,不管是明代,還是近代,還是現代,霓虹人的本質都沒有任何改變。”

立場就非常的鮮明,楊路絲毫不掩飾。

哪怕他拍的電影《繡春刀》,是從霓虹作家的書改過來的。

“但是霓虹的影視作品中,也存在人與人之間細膩的溫情,比如《千與千尋》《懸崖上的金魚姬》《菊次郎的夏天》《夏目友人帳》等等,霓虹是華夏人出鍋旅遊的三大目的地之一,根據反饋過來的信息,霓虹人溫和、友好,禮貌待人。”

有的時候,書讀的越多,越是逆反。

典型的學習把腦子學傻了。

在北大的校園裏,或者說在任何一座高校校園裏,都不缺乏類似思想的人,甚至就連有些教授都公開叫囂著要親近外面,你說他們能教出什麽學生。

而校方還本著所謂言論自由的調子隨便他們瞎逼逼。

“我剛才說了,剝開皮,裏面還有一層漆,你所謂的禮貌,那是因為你比他強,你讓他有利可圖,而一旦刀握在他們手裏,他們就會表現出殘暴的一面,至於溫情,動物也有溫情的一面呢。”楊路語氣溫和,並無意和人爭辯什麽。

大部分的情況下,思想有問題的終究只是少部分人。

而這少部分人也並不就是數典忘祖,他們只是不太能理解,為什麽仇恨如此的持續和濃烈。

真要是爆發了戰爭,他們也未必就一定會背叛或者帶路。

“這一次為什麽不是戚繼光做主角了呢,故事是不是更江湖一些。”有學生問。

“對的,上一部側重戰場,還帶了一點朝堂,這一次就是單純的江湖,武指團隊超過二十人,出鏡的專業武行兩百多個,我們還請錢老師做了配樂,非常的經典。”楊路會膨脹也不是沒理由的。

他是真覺得這部《戚家刀2》會是一部武俠經典。

目標就是超越《劍雨江湖》,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沒有《戚家刀》那種兩軍對壘的沖殺了,我始終覺得這是《戚家刀》系列最大的看點,畢竟電影的名字是戚家刀,講得是戚家軍的故事。”媒體記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實也有兩軍對壘,應該說是兩軍高手武士沖殺,用兩百多人,拍出了千人大戰的規模,其中就有不少戚家軍,張益出演的陸飛,還有張勁出演的丁蒙,都是戚家軍猛將,他們帶領戚家軍支援俞大猷,另外,丁蒙的後人收了幾個弟子,其中有一個叫丁修。”

楊路不惜劇透。

他同時做的《戚家刀2》和《繡春刀2》的劇本,所以就暗搓搓的把兩個系列進行了聯動,陸飛和丁蒙的後人都會在《繡春刀2》出現。

至於兩個系列武力值的差距,只能說瑕不掩瑜了。

“張益老師是第一次演古裝劇吧?演武林高手會不會不適應。”有學生問。

張益參演過《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等作品,雖然長得不是那麽帥,但也有不少人比較喜歡他。

“不適應那是肯定的,第一次被吊起來差點就吐了”張益感慨說道“老楊太會忽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