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牛氣沖天

錢宸的話讓王異目瞪狗呆。

他預想過很多種情況,比如錢宸不答應,那小牛犇騰這艘大船的未來就可想而知了。

再比如錢宸就算答應了入局,也會趁機壓價,這個是最有可能的。

畢竟現在的小牛犇騰不同以往。

2011年3月,小牛犇騰謀求上市融資7.5億元,其中建寅出資4.5億獲得了15%的股權,對賭要求2013年底前上市。

也就是說估值到了三十億。

然而,2012年11月3日,監證會突然展開了IPO自查與核查運動,IPO審核暫停,直到2014年1月才重啟。

小牛犇騰剛好錯過了與投資機構約定的上市時間。

投資機構當時選擇了等待,並未立即執行對賭協議,他們認為小牛犇騰還有上市的可能性。

但是當創始人李茗去世後,這個可能性就變小了很多。

小牛犇騰合作的核心導演編劇均是靠李明的人格魅力收入麾下,現在人走茶涼。

大股東建寅曾經要求小牛犇騰兌現對賭條件,也就是要把他們的錢連本帶利的還回去。

是錢宸用一塊錢解決了這個危機。

他們等待著,期待2015年能夠重新上市。

可是現實狠狠地給了他們一巴掌,一部四億投資的《太平輪》,讓小牛犇騰再也奔騰不起來了。

這個時候,任何人入局都會落井下石的。

因為實在太簡單了。

都不需要說什麽,前董事長的那些家人親戚,都會把手裏的股份打骨折送給錢宸。

唯恐跑的慢了,等到建寅要求履行對賭,別說三十億二十億,到時候連十億都沒有任何可能。

“如果你做不了主,就回去和他們商量一下,你得明白,其實用什麽殼並沒有那麽重要。”錢宸的本意並不傾向於用小牛犇騰。

讓小牛犇騰做殼,實在是有點暴殄天物。

目前華夏並沒有對開公司到上市,具體需要多長時間作出明確的規定;從實際中來看,企業自改制到發行上市的時間應視具體情況而定,總體時間為一年以上。

正常情況下,各階段的大致時間為:從籌劃改制到設立股份有限公司,需6個月左右,規範的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間可以縮短。

保薦機構和其他中介機構進行盡職調查和制作申請文件,約需3至4個月。

從監證會審核到發行上市理論上約需3至4個月,但實際操作時間往往會在10個月左右。

IPO上市是一件上市繁復的工作,準備的時間短則一年,長則三年以上。

公司的規範程度、業績情況、是否涉及投資者引入及股權激勵等因素均會影響上市準備時間。

中宸是電影投資公司,雖然已經成立幾個月了,但是一毛錢都沒賺到手。

業績情況幾乎為零。

就算錢宸手眼通天,各個環節都能找到強力人物,也不可能比借殼上市更有效率。

而且,既然是合法合規的,沒理由不走這種捷徑。

小牛犇騰現在不是上不了。

而是不敢上。

因為《太平輪》的關系,上了基本上就死。

上市也是要看時機的。

“好!我盡快給你答復!”王異稍微平復了一下,他抓起自己的手機,一邊打電話一邊往外走。

錢宸伸了個懶腰,看著他離開。

不需要錢宸自己去關門,他家的智能管家會幫忙做這些事。

智能管家甚至會安排各種型號和類型的掃地機器人打掃房間和院子裏的衛生。

這些掃地機器人明年會成為新公司的第一款產品。

但是掃地機器人不是新公司的主營業務。

新公司還會為各種家電品牌定制智能化服務,最終實現統一管理。

新公司大概率會叫東宸未來,代表著東宸科技對於人工智能技術的一種重視,認為智能是科技未來的走向。

第二天,《太平輪》的首日票房公布出來。

只有不到三千萬!

這怎麽可能啊。

首日排片率達到了34.61%,各大院線給足了面子,奈何平均上座人數只有場均16人。

業內一片嘩然。

隨後兩天的情況更糟糕,在排片只下降了0.45%的情況下,周三的票房卻大跌33%,從2420萬跌至1630萬元,這進一步導致了院線信心不足,給予這部電影的場次在周四下降為33.11%,並創造了1450萬的票房新低。

而在《匆匆那年》上映後,《太平輪》的排片量一下子降到了24.55%。

如果不是因為3D的高票價,《太平輪》的表現還會更加糟糕。

完了!

沒有任何反轉,就如同很多賠錢大片表現的那樣。

到底為了什麽?

這部由大導演吳雨申指導,由小牛犇騰、樂事、華姨等多家鍋內一線電影公司參與,雲集了黃達岸、金成吾、章采薇、董大偉、宋慧喬、長澤雅美等大牌明星,被稱為“東方泰坦尼克號”的電影,為什麽最後會淪落地這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