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單身狗過什麽聖誕

12月24日,《智娶座山雕》正式上映。

而在前一日,就有不少院線開始試映,這部由徐恪執導,張寒宇等人主演的主旋律電影,23日試映階段就拿到了1900萬的票房。

第二日正式上映,更是直接斬獲了7000萬票房。

最主要的是票房高,口碑也非常不錯。

最開始的時候,徐恪宣布要拍一部“樣板戲”時,所有人都不看好。

呃,可能會有人覺得,為什麽很多成功的影視劇項目,總有人不看好呢。

這些人難道是瞎了嗎?

其實,這個應該用幸存者偏差來解釋。

由於影視劇項目的不確定性,你要麽看好,要麽不看好,要麽拿不準。

大浪淘沙,不看好的要比看好的多無數倍。

畢竟每年上千部影視劇,不賠錢的也就10%左右,而真正能賺錢的也就4%不到。

也就是說,其實不看好的非常多,只是有幾部沒被看好的賺錢了,才被人拿出來反反復復的說,弄的好像人家都瞎似得。

徐恪拍主旋律不被看好,純粹就是他的風格問題。

他的電影很有俠氣,有時候還因為超前,而具有一絲邪典的意味。

注重動作元素,追求電影特效,但是這些和主旋律根本就不搭邊。

然而,看了電影之後才知道,徐老怪真是萬物皆可魔改。

他保留了故事內容,但在形式上做了大刀闊斧的改動。

首先就是動作場面的革新。

動作設計的優勢不能拋棄,這部電影主要是元玢的動指,錢宸也參與了一些。

幾人選擇了用武俠片的辦法來處理槍戰片的動作,但是又不至於讓人覺得很神劇——電影原型本身就很神。

徐恪的動作從來都是快而不亂,雖然動作點剪得飛快,但發力點、著力點和給出的反應,都表現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特別是那場圍村戰,戰士為了保護村民,各司其職,埋伏在各大咽喉要道,以底線優勢,在人數不占優勢的情況下與悍匪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這一場槍戰戲完全可以看作是《七劍》,甚至是致敬黑澤明經典電影《七武士》的現代版本。

從影片中的楊志榮漂亮地打了一只大老虎開始,徐恪就不斷嘗試擺脫地心引力,就像他拍過的武俠電影,還有在《狄仁傑》系列當中,不斷進行著全新的敘事與技術探索。

特效也不含糊,MORE全力支持這部電影,讓徐老怪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不止一次的盛贊這個團隊。

他以前喜歡找鍋外的特效。

並不是他就一門心思的喜歡鍋外團隊,也不是嫌棄鍋內團隊太便宜。

主要是鍋內的特效團隊他們呈現不出徐老怪想要的效果。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MORE不僅僅是讓他滿意,而是讓他覺得驚喜,所以在MORE並入中宸,參與這場上市盛宴後,徐恪還專門托人買了花籃送到中宸總部,一個送給中宸,一個送給中宸MORE。

錢宸他們在學校和西辰影視城偏中間的位置選了個度假村租下來當總部。

不是不想租辦公樓,也不是租不起,而是那邊根本就沒有。

荒郊野嶺的,哪來那玩意啊。

不過等上市之後,大家就打算買一塊地蓋個好點的總部了。

有人說,《智娶座山雕》是香江導演對於主旋律影片成功改編的一次嘗試。

該片將傳統剿匪老樣板翻新,變成龍門客棧式的鬥智鬥力、快意恩仇。無論雪地滑行、鄉村巷戰、高潮時刻的威虎山大戰,還有“彩蛋式”飛機決鬥,都駕馭得遊刃有馀,充分顯示徐恪的導演功力。

但是你要是說它有多偉大,能夠成為影史經典。

那又成瞎扯了。

這就是一部很具有徐恪特色的商業大片。

改編很成功,市場反饋也不錯。

隨著口碑的發酵,票房一路走高。

肯定能超過《一個人的武林》的4.8億,甚至有可能超過今年的黑馬《滾蛋吧,腫瘤君》的7.1億。

至於《太平輪》的2億——如果沒有這一波資本變動多多少少炒出了一點熱度,這部電影可能連一點六億都難辦到——這絕對是今年對比明顯的兩部大作。

徐恪和吳雨申都是超級大導。

拍的都是那個相近的年代,一個是46年,一個是49年。

但是徐恪用兩億不到的成本,就拍出了七八億票房的電影。

而吳雨申卻用四個億,拍出不到兩億票房的電影,虧損的資金高達三億多。

聽說吳雨申已經去住院了,不知道是舊疾發作,還是羞愧難當。

如果真有賠錢榜單,那肯定得恭喜“暴力美學大師”吳雨申先生,榮獲鍋產電影虧錢第二名,僅次於張略的《十三釵》。

但是張略《十三釵》的六億投資大概率是吹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