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獵物不僅肉能吃, 皮毛也很重要,雖然今年冬天快過去了,可誰也不會嫌上好的毛皮太多。

主要還是春衫之類的可以花樣百出, 光料子都能繒綃綾羅輪流上,可到了冬日裏頭人們對衣裳的最大需求就是保暖。要是一出門就凍得面青唇白,再好看的人都扛不過去。

尋常百姓大多只能穿上厚實的粗布麻衣, 試圖用厚度來抵擋那吹到骨子裏的寒風凍雪。至於被褥,那更是把稻草、柳絮、楊花、雞鴨毛等等能用上的都給用上。

人都凍得活不下去了,自然只能抄起箭囊進山打獵,爭取獵些厚實的皮毛來取暖。

哪怕是達官貴人也沒有被風雪饒過的殊榮, 他們到了冬天也得過得嚴嚴實實, 連耳朵都不放過。

三娘獵了兩只狐狸,便打算把皮毛處理出來, 大塊的給長輩們做暖脖, 余下的便給兄弟姐妹們做護耳。哪怕是到了二月,春寒還是不可小覷, 今年正好還能用上。

她正有條不紊地把料理獵物的事安排下去, 她四妹郭映就跑過來了。

郭映今年十二歲,在姊妹中排行第四,在人丁興旺的郭家這一輩卻已經排行第九,長輩和底下的人都喚她一聲九娘。

她從小就愛黏著三娘聽故事,漸漸也有了自己的主意。

和三娘喜歡讀書不同,郭映更喜歡侍弄花草和各種作物, 感覺把種子種下去再到它們長出來的整個過程都很奇妙。所以每次她都會央著三娘給她帶些種子回來,不管是什麽種子都好, 她都想試著種一種。

若是種出來的東西適合養在家中園圃她就繼續養,若是不適合便移栽到別處去。為了記錄各種花草和作物的發芽規律, 她還認真跟三娘學了作畫來著。

興趣不愧是最好的老師,郭映才十歲出頭就已經擁有一手好字和相當不錯的畫技。

這不,一見三娘打獵回來,她就迫不及待地問三娘有沒有帶回什麽種子來。

三娘當然不會忘記寶貝妹妹的囑托,她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向人買些種子,偶爾在山林間碰上了還會幫妹妹采集回來。她把這次在城外弄到的種子都拿給妹妹,坐下翻看起妹妹興高采烈拿過來與她分享的作物觀察筆記。

姐妹倆正湊在一起說話,就聽人說她們八叔回來了。

這幾年裏不僅三娘上頭兩個姐姐出嫁了,郭幼明這個八叔也成親了,娶的不是別人,是曾經與她們當了鄰居的裴家女兒裴朝秀。

這段姻緣說來還得是靠郭幼明那張臉和總愛往裴家跑的三娘。

小兒女談婚論嫁往往不管什麽人品家世,最先看的就是一張臉。

而當父母的則恰好相反,看的就是人品和家世。

當時郭幼明雖然文不成武不就,可郭家家底殷實、人丁興旺,雖不算個個都很有出息,可出了什麽事總能相互照應。

更重要的是看他對三娘這個侄女足夠好,每天都任勞任怨地送她去讀書,從種種表現看來他無疑是個會疼人的好兒郎。

所以當郭家祖父替兒子提婚事的時候,裴家還真認真考慮起結親的可能性來。裴父再一問女兒的意思,好麽,說是看臉還挺中意的。

於是兩家的婚事就這麽敲定下來。

如今他倆都已經順利成婚了。

不知是不是成婚讓郭幼明有了點責任感,他在他嶽父的引薦下尋了個正常差使賺錢養家,不再心安理得地天天待家裏啃老了。因著辦差要在洛陽那邊,所以他大多時候都在嶽父家蹭吃蹭喝。

郭家祖父對此喜聞樂見,自己教兒子太難了,親家願意幫忙教絕對是該給祖宗燒高香的大好事!

三娘姐妹倆聽說郭幼明夫妻倆回來了,皆是開開心心地跑出去迎接。

真到了要辦事的時候,其實並不在於讀的書多不多、武藝練得好不好。

郭幼明就是那種看書看不下去、拉弓拉不太開的存在,可他屬於特別會來事的那類人,朋友格外地多,那些個狐朋狗友就不說了,三教九流的人他也認得不少,辦起事來相當有一套,小小年紀就很得上峰看重。

只需要再磨煉幾年,興許就能謀個出身了。

他嶽父這個舉薦人面上有光,平時都快拿他當親兒子看待。

三娘與裴朝秀本來就關系極好,如今裴朝秀成了自己的八嬸,她當然只有歡喜的份。

有時候三娘都忍不住滿心感慨:沒想到成個親居然能讓她八叔有這麽大的改變,可見娶個好媳婦的重要性!

叔侄幾個坐下一起喝些溫好的米酒暖暖身子,等到身上那股子寒意都被驅散了,郭幼明才掏出厚厚一疊信給三娘,說是她在洛陽的朋友們捎給她的。

裴朝秀笑道:“最上面一封是我表哥寫的,他知道你今年要應試,寫了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給你。”她說的表哥就是杜甫,杜甫前幾年也去考進士,結果沒考中,又出去遊歷了幾年,盡情徜徉於齊趙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