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近來天氣晴好, 勤政樓後的龍池波光粼粼,遠遠看去到處都是一派好光景。

可惜三娘是來考試的,也不好到處溜達, 只得邊和顏真卿閑聊邊等著結果出來。

都是經過地方官或者京官舉薦才有考試的青年才俊,答題都不會太慢,沒到正午便都陸陸續續交卷。

在最後一個考生把卷子交上去後不到一刻鐘, 便有人過來領他們去拜見李隆基。

李隆基趁著他們上前見禮時掃了一眼,見姿儀最出眾的果然是李林甫提到的幾個人,便也沒有多打量,笑著讓人宣布這次制科考試的結果。

李隆基繼位後經常舉辦制科考試, 走的一般是少量多次路線。

這次成功登文辭秀逸科的人也不多, 攏共也就三個人:崔明允、顏真卿以及三娘這個唯一的女考生!

三個人都是進士出身。

其中以崔明允及第最早、資歷最老,當場被授為左拾遺。

是個品階不算特別高, 但是十分清貴、能直達天聽的官職, 算是文官升遷路線中的中層。一般來說要是辦事水平能讓皇帝滿意,接下來應該就能混出頭了。

不過“伴君如伴虎”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要是說話不合皇帝心意, 估計就要被攆去邊遠地區了。

顏真卿也已經高中七八年,有過出任校書郎的經歷,所以這次被授為醴泉縣縣尉。

醴泉縣可是畿縣,幾乎緊挨著長安,算是大唐眾多畿縣中相對比較靠前的,比之王昌齡當初去的汜水縣還要略勝一籌。

最讓人意外的還要數三娘的任命。

三娘今年才考上進士, 資歷最淺,竟也和顏真卿一樣被委任為藍田縣縣尉!

藍田同樣是畿縣!

哪怕畿縣縣尉只是正九品的小官, 也足以讓她剛踏入仕途就積累了基層歷練經驗。

何況這還是天子腳下!

眾落第考生看向三娘的目光都既羨又妒。

人和人真是不能比啊!

可惜制科考試是天子親臨試策的考試,他們就算再不甘心也沒辦法。

俗話都說“學成文武藝, 貨與帝王家”,人家李隆基這個帝王家一把手都覺得顏真卿幾人好,他們這些沒發揮好的人又能說什麽?

還是安心熬資歷吧!

即使不少人滿腹牢騷,還是只能恭恭敬敬地跟著謝恩。

不管考沒考上,總歸是有機會再聖人面前露了把臉不是嗎?

顏真卿當初剛授官沒多久就丁憂去了,算下來他其實只當了不到一年的校書郎,如今得了實職他心裏也挺開懷。

三娘這個任命倒是讓顏真卿有些意外,一上來就是縣尉的話,三娘一個女孩兒做得來嗎?

這麽個念頭在顏真卿腦海中一閃而逝,很快他就想起三娘騎馬張弓都不在話下,人家算起來還是武將之女來著!

看來聖人目前還挺看重三娘。

既然兩人都是要在京畿當縣尉的,離開興慶宮後便約好以後多多交流,遇到什麽事可以相互商量。

醴泉縣在長安西北方向,藍田縣在長安東南方向,離得不算特別遠,書信往來還是挺方便的。

三娘自然一口答應。

她還以為自己只能先弄個校書郎之類的閑差,沒想到一上來就是縣尉。

這對於三娘來說當然更好!

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溜溜才成!

在從前,女官的升遷途徑和尋常官員是很不一樣的。

就算是正九品的縣尉也是僧多肉少,進士們都得苦等多年,自然輪不到女官來染指。

即使李隆基只是心血來潮想試試她的斤兩,三娘也要盡可能地把握住這麽個好機會。

三娘被授官的消息很快傳開了。

同年們自然都登門來祝賀,要她請客吃飯。

本來新科進士都得守選三年,三年後大家通過吏部銓選奔赴不同的崗位,結果三娘先一步通過制科考試“釋褐”了,大夥不得宰她一頓?

所謂的“釋褐”,就是字面意義上的“脫下短褐穿上官袍”。

短褐這玩意一般只有平民老百姓才穿,所以時人便把被授官稱為“釋褐”。

釋褐後同年們一般要舉辦“過關宴”,慶祝大夥闖過了吏部這一難關、從此各奔前程,雁塔題名往往也會安排在過關宴後。

如今三娘提前釋褐,當然得單請一頓過關宴。

家中逢上這麽件大喜事,當然不差這頓過關宴的錢,郭老爺子大手一揮,掏了錢讓三娘盡情請客去,自己也在家大宴賓客,整個常樂坊仿佛都跟著熱鬧起來了。

三娘無奈地對呂諲他們說道:“你們前些時候不是說應酬太累人了,再也不想出去吃酒了嗎?”

呂諲等人哈哈大笑:“別人的酒不吃,你這頓我們肯定得吃,絕對不能幫你省錢。”

三娘宴請完同窗,第二天又去拜別賀知章他們。

有了實職在身,就不能像以前那樣每天想去哪就去哪了,基本都得在藍田縣待著。不過,她會經常給大夥寫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