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共此燭夕(1)

天色已晚,東宮的燈火一一點亮。萬千燈光映出高高低低重檐攢角,縹緲如天上宮闕。

太子妃在侍女們的簇擁中踏入東院,屏退眾人邁入殿內。

一眼看見正在伏案忙碌的朱聿恒,她向來雍容的面容不由蒙上一層無奈之色:“聿兒。”

朱聿恒起身迎接她,卻聽她埋怨道:“母妃千叮嚀萬囑咐,讓你注意身體,又被你當耳旁風!”

朱聿恒指指案上堆積的卷宗,道:“前日出去了一趟,耽誤的事務得補上,還要著手準備前往渤海事宜,安排好此間事宜。這些都是大事,拖欠不得。”

“天大地大,在為娘的心裏,只有孩子最大。別的什麽大事小事,擱置幾天怎麽了?”

“今年災禍頻仍,若不及時處置,或將牽累黎民受苦、一地流離,怎可擱置?”朱聿恒扶她在殿內坐下,道,“而孩兒晚睡一兩個時辰,又有何關系?”

“日後積勞成疾,你必有後悔的一日。”母親憂心嘆氣道,“兒大不由娘,看來母妃必須要找個人,替我好好管管你了。”

朱聿恒一笑置之,沒有接這個話茬。

“怎麽,你不把爹娘的期望放在心上,難道連聖上都敢忤逆?再不把太孫妃定下來,你如何消受聖上賞賜?”見他這模樣,太子妃只能再挑起話頭,問,“前次在行宮內,幾家閨秀你也都見過了,可有中意的?”

朱聿恒無奈道:“當時那情形,我哪有空去關注這些?”

“那也無妨,娘已替你相看過了。吳家那位姑娘真淳可愛,朝中亦頗多她祖父的門生;柳家的姑娘相貌最出挑,家族也算清貴……”

朱聿恒聽著母親點數,只笑了笑,幹脆拿起自己未曾看完的文書,翻了起來。

太子妃有些不悅,擡手壓在冊頁上,問:“那麽,聿兒你的意思呢?”

朱聿恒淡淡道:“母妃知道孩兒想要的,並非那些。”

太子妃臉色微沉:“聿兒,你別執迷不悟。你的太孫妃,可以是任何人,唯獨那個女匪,是絕不可能的。”

朱聿恒掩了折子,擡眼看她:“女匪一詞,母妃勿再提起。行宮一案近日經查證,真兇已呼之欲出。此事我會妥善處理,請母妃放心。”

太子妃心下一震,口氣微變:“我有什麽不放心的?”

朱聿恒沉默地望著她,許久,才低低道:“袁才人之死,若真的需要一個承擔者,那也應該是刺客,而不是阿南。”

太子妃斂容,嗓音微冷:“刺客不就是阿南臆造出來的?”

“我想,是不是臆造的,母妃應該比世上任何人更清楚。”

這語調平淡的一句話,卻讓太子妃拂袖而起,緊盯著自己的兒子,連氣息都急促了幾分。

見母親失態,朱聿恒擡手挽住她,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示意她鎮定下來。

他親自去掩了門,拉她與自己一起坐下:“其實,孩兒早該叩問母妃,只是擔心您受驚,又心知母妃絕不會做出令東宮動蕩之事,因此一直未曾開口。”

太子妃雙唇微顫,翻轉手掌緊緊握住了兒子的手,欲言又止。

“但事到如今,一切都已昭然若揭,母妃若再不對孩兒坦承,怕是孩兒有心也難以替您遮掩了。”朱聿恒目光澄澈,一瞬不瞬地盯著母親道,“更何況,此事關系孩兒切身存亡,請母妃一定要告知,當時您在偏殿內休息之時,是否看見了那個刺客?”

“切身存亡?”太子妃緊盯著他,驚疑不已。

朱聿恒不忍對母親講述自己只剩數月壽命之事,便一語帶過道:“是,個中情形十分復雜,待此事完結,聖上定會親自與父王母妃詳談,如今……還不是時候。”

聽他搬出聖上來,太子妃緊握著他的手,驚怔許久,才終於深吸一口氣,艱難道:“是……我確實看見了刺客。”

見她終究開口,朱聿恒心頭稍緩,等待她說下去。

“當時……我在偏殿內歇息,看見對面瀑布之下,有個刺客蹲伏,似要伺機而動。他的身上有血跡,腰間還赫然插著一把匕首!而你的父王和袁才人正在閣內安睡,刺客只需幾步便可跨入閣中!”

朱聿恒問:“您當時為何不叫人,卻反而用鏡子去晃照袁才人?”

“當時殿內一片混亂,而瀑布水聲太大,我縱然大聲疾呼,對面的侍衛恐怕也不可能聽到,反而會驚動刺客孤注一擲。我情急之下,抓起手邊的鏡子照向對面,將熾烈日光聚向袁才人,希望強光晃眼能讓她驚醒,發覺刺客入侵。誰知……”太子妃聲音微顫,低喑又急促道,“誰知那光線如此灼熱,竟將她頭上的絹花引燃了!我看見她慌亂起身拿起桌上的茶壺要澆在自己頭上,不知為何卻又放下了,反倒向著瀑布跑來……”

朱聿恒心中一閃念,再劇烈的光線,讓絹花燒起來怕是也要一段時間,母親當時怕是早知閣內熏了助眠香,僅用亮光晃刺是無法驚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