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只雞引發的血案

秦朝

這首清新自然的五言律詩和秦始皇熟悉的《詩經》《楚辭》風格並不一樣。

不過詩歌之美是共通的。

初次讀來有些別扭,秦始皇揣摩片刻,漸漸琢磨出了趣味:“寫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淺顯易懂,朗朗上口。”

還沒等他細細品味,就聽到天幕說話。

悠悠我心:【王勃在送別朋友的時候,寫下了這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後來也登上教科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語言清新高遠,全詩開合頓挫,堪稱千古送別詩之名作!】

【一首詩,讓朋友千古留名!(雖然我們仍未知道杜少府的全名)。】

【對了,王勃善用典,這首詩用的典故比較多,我只挑一個比較特殊的講一講。剩下的就放在大屏幕上,大家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他隨意地掃了一眼,剛看到什麽的時候,目光停滯住,瞳孔微微縮小,頓時警覺起來。

要素察覺!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意思是長安城由三秦拱衛,透過風雲遙望著五津。】

【“三秦”是指長安關中一帶。楚漢爭霸時,西楚霸王將這裏分為三份,分給秦朝的三個降將,所以後人稱這裏為三秦之地。】

【為什麽要挑這個典故來講一下呢?因為王勃和秦朝某種意義上來說,挺有緣分。】

【王勃出自太原王氏。太原王氏稱秦朝名將王翦為他們的祖先,稱家族歷史可追溯到秦朝。對了,那個非常有名的瑯琊王氏也是一樣。】

秦始皇擡起右手,虛握劍柄,很好,很好。

不管這天幕有何來意,姑且相信說的是真的。

所以他的老家關中地區被分割了,還分給了三個降將!?

用叛變的秦人去統治秦人,關中地區永遠不會和平,再無崛起之日。

事實證明,他想的是對的。劉季打到關中的時候,百姓們恨透了章邯等人,對劉季等人夾道相迎。

他們的兒孫和將領一起出征,一個都沒回

來,那將領卻靠著賣國享受富貴。他們怎麽配?

很快,宮外傳來響動聲。

戰戰兢兢的王翦來到鹹陽宮,膝行向前,向秦始皇請罪。

沒有人找他,他卻主動來了。

此刻,他心情非常復雜。

倘若天幕說的是真的,那麽他的子孫後代很昌盛,出了不少有名的人物,這個什麽王勃還被天幕點評為十大詩人呢!

身為先祖的他未來肯定不愁香火,逢年過節就有很多人來拜祭。這簡直是無數達官顯貴的究極夢想。

可未來是未來,現在是現在。

大秦滅亡之後,王家非但沒有覆滅,還發展得這麽好,甚至形成世家,哪個皇帝看到能高興?

所以在他得到消息之後,立刻帶著孫子王離朝秦皇請罪了。

他晚年放下兵權,明哲保身,閉門不出,就是因為不想像武安君白起那樣淒慘死去!

秦始皇卻面色如常,沉聲說道:“起來吧,太原王氏和瑯琊王氏認的是大秦名將王翦,又不是叛將王翦。”

天幕將三個叛將和王家分開敘述,說明王家很可能不是那三個叛將。

再說了,在滅楚之戰中,他交給對方六十萬軍隊,那是傾國之戰。倘若對方有異心,那麽滅亡的就不是楚國,而是秦國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他並不會因為還未發生的事情而質疑自己的愛將。

王翦頓了頓,叩頭謝恩,心裏松了口氣。看來這關,勉強過去了。

秦始皇話鋒一轉,目光沉沉,看向站在祖父身旁的年輕人:“王離,楚國賊心不

死,朕派你領兵五千,去調查那所謂的楚漢之人。”

“臣遵旨!”

在六國還沒覆滅、楚懷王客死於秦的時候,楚國曾經流傳過一句來自隱士南公的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楚國雖然只剩下三個氏族,但滅亡秦國的一定是楚國!

秦始皇聽過這句讖言,並不放在心上。像這樣詛咒他的

預言,他聽過無數次。

六國裏的每個國家都吵吵嚷嚷,要滅亡他呢。

他並不相信這句讖言,但天幕的話,讓他不得不在意。

楚漢之爭,西楚霸王……從名字來推測,恐怕和如今楚國那群亡國遺民逃不了幹系。

這個推測讓他沒來由地有些心亂。

楚那個蠻夷之地位處東南,距離鹹陽太遠了,幾乎是最難管的地方,那裏的百姓只認楚國,而不認秦國。

他做好了慢慢消化這塊肥肉的準備。如果大秦能綿延一千年,一代又一代帝王的努力,遲早會讓這些亡國遺民忘掉楚國這個概念,從骨子裏變成秦人。

無論有再深的仇恨,只要過了三代人,也會忘了七七八八。

可是那西楚霸王居然還打著楚國的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