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讓我們請出下一位受害者

【據說,乾隆的章分為很多種類,第一類是人名章。

他當太子用的時候是“皇四子印”等等,當皇帝之後開始用”十全老人“等等。

七十歲開始用“古稀天子之寶”,八十歲開始用“自強不息”,讓位給兒子之後開始用”太上皇帝"。*

第二類是地名章,有"重華宮“”養心殿“”避暑山莊"。

第三類是發表心情的鑒賞章。

所以,乾隆每次蓋章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先:先拍照發個朋友圈,底下配上定位,再美美寫上文案,這就算一次打卡。

三十歲拿出來打一次卡,四十歲可能再來一次,五十歲又來一次。他越喜歡哪個,往往蓋得越多。

但這樣還不夠,印章畢竟太小了,沒有辦法完全表達他的心情,他幹脆在空白處寫點評或者打油詩。

讓我們請出今天的第一位受害者,蘇軾《寒食帖》。】

【這幅作品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造詣非常高。更重要的是,這是蘇軾蘇東坡流傳下來的唯一手稿,是他在人間最美的留墨。

所以這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國寶。】

緊接著,天幕放出了《寒食帖》。

其實這幅作品流落到納蘭性德手裏,納蘭性德也噼裏啪啦蓋了很多章。

乾隆一看,納蘭性德都敢蓋這麽多章,自己這個皇帝哪能輸啊?

他於是毫不留情地蓋了一堆,足足有三四十個。"弘歷之寶“”古稀天子"……數不勝數。

書法表面全是紅蓋印子,宛若紅彤彤的牛皮癬,突兀極了。

而且乾隆並不滿足,親手在後面寫上一大堆心得體會。

他又想到蘇軾在黃州的東坡雪堂,為了表現自己書讀得多,在上面題了四個大字"雪堂余韻。"乾隆惆悵地想,人們只能通過這篇《寒食帖》,看見那東坡的余韻了。

眾人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蓋章和題跋,能清到乾隆得到至寶的高興。可他們一點兒也沒有辦法和乾隆感同身受!

尤其是蘇轍,握緊拳頭,手上青筋直冒:"我竟分不清這是哥哥的作品還是乾隆的作品,他居然敢如此糟蹋

哥哥的書法!真是可恨極了!"

他比蘇軾還要氣,恨不得來到乾隆身邊,把他那些章子都毀了。

蘇軾倒是看得開,不就一幅書法作品嗎?大不了再寫一副就是了,犯不著為這點小事生氣,不值得。

但是他看著弟弟這麽生氣,自然順著來。他左懟王安石,右懟司馬光,從來沒怕過任何人。

“昔日,楚國有人請門客畫蛇,有人畫得好好的,偏偏最後添了足,導致本該得到的賞賜飛了,乾隆此舉不亞於畫蛇添足。

他寫詩是強說愁,品鑒書畫也是如此,真是不知所謂!"

乾隆此舉也惹到了無數蘇軾的粉絲。

蘇軾原本就是大宋的超級明星,經歷過天幕事件之後,名氣直接爆了。

一時間,無數人罵罵咧咧。

天幕繼續火上澆油:【讓我們請出接下來的受害者。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

這三位都出自瑯琊王氏,書法水平非常高。

乾隆得到這三樣寶貝之後,愛不釋手,覺得自己的書房都配不上這三件寶貝了,於是為它們開辟了新的書房,叫做三希堂。】

天幕放出了乾隆最愛的三件寶貝,其中,王羲之最為慘烈。

最愛的作品當然得配最愛的印章。他掏出自己巨大的傳家寶”“乾隆禦覽之寶”,嚼裏啪啦一通蓋。

據不完全統計,王羲之寫了二十八個字,乾隆卻蓋了一百七十二個章。

他越看越覺得王羲之厲害,於是提起筆在上面寫了一個巨大的"神"。比王羲之寫的字還要大!

不僅如此,他還想寫心得,可是王羲之的書法,篇幅太少,不夠他寫。他幹脆接紙,暢快地寫心得體會。

到最後,王羲之的原帖不到整個篇幅的十分之一。要不是古青青畫圖標注,很多觀眾都不知道哪部分是王羲之寫的。

如果說乾隆對蘇軾的作品還算保守,那麽現在就無比奔放。

華夏的書畫講究留白,可是乾隆一點都不管,恨不得霸占每一塊空白,跟書聖貼貼。

王羲之忠實重量級粉絲*唐太宗李世民深深破防了。

他氣不打一處來,額頭青筋直冒,難得這麽生氣:"朕每次觀看書聖的大作,都要沐浴凈手,不敢有一點兒懈怠,從沒有如此褻瀆他的大作!"

“豎子爾敢!”

唐朝文人還沒有養成蓋章題跋的習慣,連作者的落款都要藏在隱蔽的地方,唐太宗也不會在書法上蓋章。

他快步回到書房,找到王羲之的真跡。他手上的書聖作品還幹幹凈凈,沒有淪落到渾身牛皮癬的地步。

他心裏稍稍舒服了:“呵,朕把書聖的大作都陪葬進昭陵,應該就不會被他褻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