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說實話, 原本安排王姝旁聽,是完全沒指望她能參與商議和安排的。不過由於她如今是王家家主,這件事必不能越過她, 才讓她坐在一旁。沒想到她不開口則以,一開口便直指關鍵,完全顛覆了在場所有人對她不諳世事的印象。

王姝眨巴了幾下眼睛, 有些為自己貿然發言後悔。可這話不說不行。時間緊迫,王家既然已經摻和進來,她就必須保證這件事能做好。不然出了紕漏, 王家跟蕭衍行一起倒黴。

“清河鎮下屬有十幾個村落,村子的人口也不是定數。”

說來, 這也是王姝前段時間回去, 跟鄉裏鄉長裏長打交道發現的。

因為地處邊境,村子裏的男丁每三年都要應招一回。變動量很大的。

有句話叫‘古代征戰幾人回’,大部分被招入軍營的男丁, 生還的少, 死得多。地方官員為了政績好看,強行征稅, 有時候會刻意隱瞞死亡人數, 壓榨當地百姓。但確實缺人手沒人種田怎麽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就衍生了另一種可能, 取用胡人。

尤其是天高皇帝遠, 地主豪紳為了躲避重稅, 鉆人頭稅的空子,刻意地任用外族奴隸來避稅。

換句話說, 這裏頭其實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即便有人發現王家田裏全是外族,或者存在佃戶多於田產的問題, 也不足以引人注目。

王姝也是跟田地打交道比較多,對這些政策有些研究:“每年鄉裏的人口數目都在變,上面人普查的馬虎,下面人更不會知曉。村子裏有多少人,全憑裏長的一句話。”

蕭衍行盯著王姝的目光快要將她灼穿,便是黃歷、廖希文等管事也瞠目結舌。

屋中安靜了好一會兒,幾人忍不住面面相覷。

這已經不是對王姝改觀而已,他們此時對王姝說話的態度都恭順,連語氣都變得小心翼翼了不少:“……大姑娘如何想到這個法子?”

“你們且說,這個法子可行麽?”

蕭衍行手指點在桌子上,輕輕地嘟嘟兩聲。

法子自然是可行的,比運送去別處要靠譜的多。不僅極大程度地合理了這批韓家軍的身份,也保證了蕭衍行用人的方便。清河鎮離得近,位置好,從村落邊緣輸送人進去,還更隱蔽。

“可。”各個方面來說,都不存在問題。甚至可以說,好極了。

王姝點點頭,心裏倒是沒有什麽自傲的情緒。不過是她掌握的信息比其他人多罷了。若是他們清楚王家的底細,這個法子就不會由她提出來。不過某方面來看,王家這次算是下了血本。不論是商鋪還是祖產,通過這一遭,算是跟蕭衍行透了底。

既然有了解決方案,接下來就是怎麽做的問題。安置的地址發生了改變,路線自然也要變。清河鎮下屬村落到底能安置多少人,若是超過六千,其他的地方也要變一變。

這些事情自然是由幹實事的人去安排,王姝幫不上忙。

她穿越到這個世界這麽久,就沒去過幾個地方。要麽在田地裏,要麽在後宅待著。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蕭衍行參佛的臨水寺……這麽一想,感覺還有幾分悲哀。不過要讓她舟車勞頓四處遊歷,王姝也懶得動。古代可不是後世,交通工具會顛碎人的骨頭。

雖然白日裏已經睡了一覺,此時王姝還是有些困。一邊聽他們說話一邊就在神遊打瞌睡。

蕭衍行聽著幾個人商議,目光落到腦袋一點一點的王姝身上。

她方才說了提議後就閉嘴了。仿佛至少為了提個醒。要論對大慶律法政策的了解,穆先生和嚴先生當仁不讓。要論對西北這塊地界的熟悉程度,是王家鏢局的這些真正跑過的人。這些事情他們有了方向,很快就能定下來。倒是王姝……

一直到三更天,王姝的瞌睡被嘭地一聲杯盞落地的聲音嚇醒了。她瞬間睜開了眼睛。

原來是蕭衍行這邊的紅胡子大漢,跟王姝這邊的暴脾氣郭師傅起了爭執。雖說安置的方法確定了,路線卻有些分歧。從龜茲到雍州送人,有三條路線可走。

一是從龜茲往東走,順著人跡罕至的城郊從高昌、黃瑜鎮,直接進雍州。二是往南走,折一下,從於闐往下借吐蕃的道兒,折到東邊,進入雍州。第三條則比較險,途中經過臨安,從臨安往東南,去到雍州。

三條路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弊端。第一條路線折中,路好走。但一路上村落太多,容易被發現。

第二條路線路程太長,一路人跡罕至,能極大的避免被發現。但又確實太長,光靠兩條腿甘露,短短十幾天辦不到。可若只是藏人,其實只要路上不被發現,趕路的時日其實不影響大局。可這就涉及另一個問題,可能需要自帶輜重。若沒有輜重,那麽多人得餓死。

第三條路倒是路程短了,但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蕭衍行人在臨安縣。這地方本來就盯得嚴,臨安縣縣令又生了齟齬,又是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