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蕭衍行這一走, 之後就沒有再回來。

王姝倒也沒有放心上,這人私下裏的事情非常多。能趕過來歇息一晚已經是極為難得了。再說,王家也有諸多事情需要王姝去管, 她也分不出心思去琢磨蕭衍行是不是生了氣。

泡種結束後,蘇州城北郊的農田已經育好了秧。

估摸著南方水田的土壤條件比涼州的水田的要好上不上。同樣的種子,在南方水田裏育秧的漲勢比去歲還要好。一般來說, 育秧對育秧田是有要求的。培肥秧田前要施重肥與調酸。但是現在的條件沒有辦法要求太多,何況北郊已經按照傳統的方法培育了秧苗。

王姝先前太忙,沒有過問育秧和選種之事。如今親自過去檢查過秧苗的根系。

俗話說, 秧好一半稻。水稻壯秧是水稻高產的基礎。壯秧的標準或許根據品種或地域的要求不一樣,但最基本條件是一致的。即要求秧苗移栽後發根快且多, 抗逆性強, 回青快,這樣綜合起來才會生產力高。這些解釋太寬泛,細致到肉眼可觀察的特征, 便是五個標準。

根旺而白, 扁浦粗壯,苗挺葉綠, 秧齡適中, 均勻整齊。

一般來說,水稻在移栽的過程中, 需要注意的點也比較多。秧苗紮根在土裏, 根系伸展, 深入土壤。扯出來的老根移栽到大田後基本上都會慢慢死亡。只有那些新發的白色短根,被移栽到大田之中才繼續伸長。所以白根有多少是秧苗回青的基礎。

而取蒲粗壯的秧苗, 又是一處關鍵。

腋芽發育粗壯是有利於早分蘖的。扁蒲秧體內貯藏的養分較多,移栽後這部分養分可以轉移到根部, 使秧苗移栽後發根快,分蘖早、長得快又強壯。

保持葉綠苗挺就不必說,葉越綠越容易堆積有機物,更有利於植株促進早發。

這些是育秧的基礎,也是挑選秧苗栽種最根本的地方。這裏頭彎彎道道很多,十分細節。不僅僅苗本身,育秧時長其實也有講究,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正常來說,秧苗發育成熟是需要一個月以上時間。不同的育秧方法會對育秧時長有不同要求。旱發的秧苗是四十到五十天,水田育秧的則大概是三十五日。少於這時長,移栽的過程中會影響秧苗整體質量。還是那句話,秧好一半稻。

秧苗整齊就更好理解了。肉眼可見,觀察秧苗植株。漲勢整齊的才會少腳秧和病秧。

這是一種後世多次試驗後,總結出來的科學篩查方法。可以很大幾率地降低收成不好的概率。用一種較為精準的起點,直接定性了後期高產的結果。

當然育秧要注意的點,王姝沒有辦法跟這些佃戶一一解釋,只能親自檢查秧苗的狀況。

不過佃戶們不愧是常年種植水稻,即便不懂農學上的標準,也知道什麽樣的秧苗會長得好。北郊這邊整體的育秧秧苗結果還算不錯。基本上存在的病弱秧苗,全被挑出去了。

“主子,這些秧苗沒問題吧?”王輝見王姝蹲在一堆秧苗中看了半天,有些摸不準她在看什麽。

王姝拍拍衣服站起來,還算是滿意:“沒問題。”

得了她一句準話,王輝心裏也是歡喜的。

王家的小主子年歲不大,接觸短短不到一個月,也還是叫下面人也看到了不少王姝身上的品行和性情。他們的新主子看著臉嫩,卻是個極有主意的人。性情也沉穩且有成算,對地裏的活計也頗懂。完全不輸她的父親。王家有這樣一個新主子在,倒不了。

王姝不知他心中欣慰,只是囑咐王輝,至少要等秧苗長一個月再拔出來用。

“老奴省的。”王輝點點頭,引著王姝將幾個育秧田轉了一圈。

轉悠了一圈兒,轉眼就一上午過去了。

再召集莊頭和幾個主要佃戶重點商議了施肥的事項。王姝既然已經插手,必然要將一套科學的方法切實地落到實地。她手把手地跟佃戶們確定施肥的時間節點和施肥的劑量。不厭其煩地闡明施肥的重要性和劑量的注意要點。勢必要做到通俗易懂,讓佃戶們了解其中緣由。

雖然嚴苛地規定了劑量,但王姝並沒有要求分毫不差:“……雖要求施肥,還是得根據實際情況來。根據植株的具體性狀,做出合理的應對。不能一味地加大施肥劑量。有時候劑量過大,也可能會出現植株過肥爛根的情況。”

王姝以園藝作比,種過地的自然也能理解。

“老奴省的,主子放心。”

王輝盯了這個莊子十來年,一些事情自然也清楚。

這一商議便是一下午。因為王姝講的很細,基本將幾十年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可能狀況都予以說明,並將應對方法也給予告知。等她這一通講解完,外頭又是日落西山。

夜裏自然不可能留在莊子上,王姝收拾收拾,乘車趕回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