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皇帝想與先皇後合葬, 蕭衍行是不會答應的。

雖說蕭衍行對自己早逝的母親記憶並不深刻,但外祖的拳拳愛護和舅父的用心照料,他一直銘記於心。外祖臨死之前握著他的手, 諄諄教誨還猶在耳畔。蕭衍行是決不允許皇帝死了還要惡心韓家。就像姝兒說的,他總得做些什麽,讓他的母親這輩子不至於那麽心酸。

合葬, 同睡一棺,他絕不允許。

蕭衍行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否決了皇帝下旨與先皇後合葬一事。

且不管朝堂一片嘩然, 諸臣為此斥責蕭衍行此舉乃大不孝。蕭衍行都一意孤行,對肆意的咒罵絲毫不為所動。就說先帝停屍僅僅十八日, 他便吩咐禮部安排送入皇陵的諸項事宜。此番行徑也引來了朝堂內外一波口誅筆伐。

事實上, 大慶皇族的規矩,皇帝駕崩按照功績和受敬愛程度,遺體停屍的時長也是有講究的。細數下來, 最長的有兩年又兩個月, 最短的只有十一天。但那十一天的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大慶王朝歷經多代,開國高祖駕崩, 停靈一年。開創大慶第一個盛世的太祖皇帝駕崩, 就是停靈了整整兩年又兩個月。世祖皇帝是二十五日,聖祖皇帝是二十日。蕭衍行這般倉促讓先帝下葬, 實乃大不敬。

先帝這一生雖無大功在千秋的大功績, 卻也盡心盡力守得大慶三十年安寧。

拿出魄力和一切手段打壓壟斷勢力的世家大族, 盡自己之所能地啟用寒門有能之士。他在位這三十年,開啟了任用寒門之先河, 打破了士族被勛貴壟斷幾百年的局面,正式給了下層寒門報效朝廷的門路。兢兢業業幾十年, 維持了朝堂的平衡,制衡了南北士族。

捫心自問,先帝在位多年牽制了各方勢力。以嚴謹的律法規範了貴族的行為,減少了貴族欺壓平民百姓的事故,為大慶的和平做出了貢獻。

或許他的能力有限,做不到盡善盡美,但不至於受到這份羞辱。

蕭衍行並未為此做出解釋。停屍幾天,並非是羞辱。先帝早已下令葬禮一切從簡,他不過遵旨行事。

這幫迂腐的士族為此爭執不休,仿佛蕭衍行此舉觸碰了天條,各種口誅筆伐。蕭衍行就跟看熱鬧似的任由這幫朝臣吵鬧了半個月,而後一意孤行地下葬。

不僅如此,他更是將皇陵裏先帝的陵墓一分為二。先皇後早已沉睡在其中。他命人另置一副棺木,安葬先帝。合葬一棺是絕不可能。

文臣們沒想到蕭衍行如此強勢,一時間反撲的更厲害。仿佛蕭衍行掘了他們祖墳似的,群臣激憤。甚至有些老學究以不孝咒罵他。不過蕭衍行都不曾有過半分的動搖。

蕭衍行自然明白他們的憤怒和驚慌。如此難以接受,不過是嗅到了蕭衍行身上鐵血桀驁的氣息。一個溫和的皇帝,才是他們想要的。蕭衍行身上不遵循祖制,無視禮法的強勢態度,讓這幫士族嗅到了危險。畢竟蕭衍行可以對先帝不屑一顧,自然更不會將依靠祖宗禮法壟斷權利的他們看在眼裏。

這將來,是不是蕭衍行想清算他們,也是想出手便出手?

有了這層顧慮,這幫迂腐的老臣才會如此憤怒。

蕭衍行看穿了他們憤怒的根本原因,根本不會被眼前的紛擾所迷惑。他堅定不移地執行著自己的決定。朝中文臣企圖蹦跶的越歡,蕭衍行下手處置也越淩厲。

這段時日有趁機動搖他威信之輩的,有以死相逼讓他收回成命的,更有要求他按照祖宗禮法去做的。蕭衍行都是該革職的革職,該告老還鄉的告老還鄉。以死相諫的,蕭衍行便眼睜睜看著他撞柱……這幫以此來拿捏皇帝,以逼死老臣的罪名逼迫皇帝退讓等種種行徑,對蕭衍行不起作用。

不得不說,他們打了一通拳,招招落空,到底是有多狼狽。這幫自以為占據了祖宗禮法的高地便能制衡蕭衍行的京城豪門世家們發現再鬧下去真的會人財兩空,一個個都偃旗息鼓了。

蕭衍行的態度卻更加強硬。

短短一個月內,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受人掣肘的皇帝。蕭衍行不會受他們擺布,更不會被規矩和傳統約束,蕭衍行甚至表現得比老皇帝更強勢。

很快,蕭衍行便身體力行地踐行了這一點。

他做事素來效率,且極為雷厲風行。蕭衍行在某些政策上延續了老皇帝的方針,譬如啟用寒門,譬如削弱世家勢力。某些政策上廢除了老皇帝高稅收保障財政的舊政,啟用了另一種充盈國庫的新政。從他登基此刻起,朝廷正式啟用了戚繼蘭等眾人提出的一條鞭法,重新丈量土地,以手頭擁有的土地份額繳納土地稅。並接納了關於土地管理和官員考核的諸多建議。

將在開年年初,對所有任上的官員進行多方面的檢查和考核。並且將考核成績寫在升遷調任的資料上。除了確定官員政績和資歷的三年一考核,還增加了民意考核這重要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