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峰回路轉

世界五百強仲冶集團,蘇省分公司,此次世界技能大賽的國家集訓基地之一,也是焊接項目的國家訓練總基地。

全國選拔賽的前十名選手,都要來到總基地先進行將達一個月的訓練;一個月後,十晉五,先淘汰5個人;

再一個半月後,再五選二,兩名選手代表國家參賽。

在公司的2號焊接車間,專門劃分出一塊很大的區域作為焊接項目訓練地。

焊接項目教練組一共有3人,還有5位焊接工藝專家,對這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非常重視。

去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代表國家申請並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組織,焊接項目成為我國首批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12個項目之一,此時,國內對世界技能大賽選手的選拔、培養均沒有經驗可循。

世界技能大賽是比不上奧運會,但它畢竟是世界級比賽,國家還是挺重視的。

鄒樹是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華國代表隊主教練,焊接項目教練組組長。

在焊接領域,談起鄒樹這個人,內行不少人知道,他是“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和各類獎項40余次。

1月20號是集訓報到日,卻只來了9個人,其中4個是仲冶集團的選手,其它5人是其它選拔賽點的晉級選手。

缺的一人,正好是選拔賽第一名,而且成績比其它選手要高出一大截。

以教練組的眼光來看,這第一名,估計直接晉級代表國家參賽都不是問題了,甚至能拿獎。

今天,教練組、專家和選手們在會議室開個集訓前動員大會。

動員大會完之後,選手們離去,教練組和專家組留下來討論如何開展工作,還有缺的一名選手,也要補上來。

“這全國選拔賽第一名沐陽怎麽不來參加集訓,怎麽放棄了?這怎麽行?”焊接項目組的主教練鄒樹感覺很意外,開什麽玩笑呢,最強的第一名卻不來。

“鄒教練,沐陽的情況有些特殊,我打電話跟他溝通過,一聽說要參加三個月集訓,他直接放棄了。”負責選手工作的助手匯報,這兩天選手過來報到,看到缺一個人,他才打電話給沐陽,知道了這麽一回事,今天上班才跟主教練匯報。

鄒樹聞言,感覺很可惜:“三個月集訓是有些辛苦,我認真看過他的作品,對比一下往年焊接項目金牌的作品,比他們強多了,在大賽上拿金牌的可能性非常大,除非他失誤。

你再好好溝通一下,拿到金牌,人社部直接獎勵金牌獲得者20萬元獎金,再加上行業主管單位以及省、市的人社部門等單位獎勵,這獎勵可不少,說不定還能拿到國家津貼,光這點物質獎勵,不知多少人做夢都得不到。”

匯報的助手當然明白鄒教練所說,但他和沐陽溝通過,也調查過,更清楚沐陽的情況,人家哪裏看得上這點物質獎勵呀,換作是他,來不來都無所謂了。

只是,他開始沒有說明真正原因,是不想打擊主教練。

不過,助手還是認真問:“教練,如果他不來參加集訓,你同意他代表國家參賽嘛?”

“成何體統,要是打破這種制度,今後誰都可以這樣,那參賽的意義何在,教練組是絕對不同意這種人參賽的。

我跟你說,實力強並不一定能代表國家參賽,只是說同等條件下優先實力強的,但代表國家參賽,要能體現出團體精神,可不僅僅為了一枚金牌。

況且,焊接項目競賽分為組合件、壓力容器、鋁合金結構和不銹鋼結構四個模塊,涉及到的工藝很多,沐陽操作能力強,但並不代表他對焊接工藝就很熟悉,這才是最關鍵的,工藝出錯,想拿獎不可能了。

還有,他對比賽的焊機熟悉嘛,不同焊機差異很大。”

助手不再解釋了,主教練說得也沒錯,要有競賽精神,要能體現團隊精神,而且,最關鍵的焊接工藝一定要熟悉,這是大多選手的弱點。

這些選手,基本是學校裏的學生,還有是工廠裏的工人,理論知識偏差。

而焊接工藝是一個很復雜的東西,不同的焊接方法、材料、板厚、焊接位置,要選擇匹配的焊材、焊接電流電壓和焊接速度,還有一些細節,比如是否脈沖、線能量控制多少、要焊幾層幾道、熱處理等等,比賽用的材料就有特材,可不像工廠裏隨便焊就完事了。

因此,焊接項目就邀請了五位焊接工藝專家。

國家第一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三個月集訓期時間太緊了,正常得半年時間,甚至更長。

助手嘆了口氣:“沐陽是星海集團的董事長,身價近百億元,還是大二學生,抽不開身來參加集訓。如果非要集訓才能代表國家參賽,他決定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