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適合家鄉發展的產業

“叔,你可不能小看咱家鄉的生魚片。

在島國,他們叫做刺身,它都能成為島國菜的代表作,那我們家鄉的刺身為什麽不可以呢,我們可是美食大國。”沐陽笑道。

在桂省綠城,乃至整個嶺南地區,熟悉橫城的人都把魚生與橫城同等在一起。

橫城魚生之所以出名、美味,與其做法工藝之獨特、選料配料之精細有著密切的關系。

選魚有講究,不是什麽魚都可以作為生魚片。

魚生的做法更是非常講究。

首先是把魚打暈,然後割去一小截魚尾,把魚掛起來讓魚滴幹血水,再用專用的魚生吸水紗紙或專用衛生紙包好吸幹水分,然後去皮去骨,再用紗紙把魚肉包一會,讓魚肉水分更幹,這樣魚肉更顯得晶瑩剔透……

吃魚生時,夾上一大把生鮮猛料,包住一片魚生,放入口中,你馬上會感到香辣酸鮮,濃香沖鼻,味蕾大受刺激,頓時口舌生津,噴湧而出。

當然,畢竟是生的,不能吃多,要喝白酒和多拌生姜絲殺菌,不能超出個人免疫力。說是這麽說,當地人頻繁吃,活到八九十歲也不是問題,這也是外地人不能理解的地方,但它的確存在。

但沐陽也知道,吃生不好,偶爾吃一次問題不大,他實在抵抗不住美食誘惑。

昨天吃晚餐時,叔叔就說了今天下午他買魚回去做生魚片。

“呵呵,阿陽,你說說看,也許我們身在局中不知寶。”宋健忍俊不禁了。

沐陽認真地說道:“要想把一樣東西變成當地的特色菜,首先,食材和味道要過關。

我們鎮上不是有個年青水庫嘛,背靠一座山,水質好,還靠近縣道,足足上千畝大,但是租的人不會開發,只想批發魚賣,真是浪費它了。

我想把它承包過來,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錢,作為生魚片的食材地。

當然,這還不是最賺錢的方法。”

“對你來說,承包費的確是小錢,你說賣魚不賺錢,那還有什麽賺錢方法?旅遊嘛?”宋健好奇問道。

沐陽搖頭:“當然不是旅遊。”

旅遊?

NO,十年後,文旅基本黃了,沐陽可沒有那個大能耐改變大勢。

沐陽接著說:“看來叔不喜歡釣魚,在一二線城市附近,稍微有點景色的山塘,養魚賣魚已經不是主要賺錢手段,而是釣魚。”

“釣魚有按斤收費,比市場賣的貴一些;另一種是按天收費,無論你釣獲多少,都不加錢。如果在H城,一天少則一百多,多則數百塊。”

“我如果承包下來,就要把改造一下,弄得風景好一些,這麽大的水庫,而且離綠城才多遠呀,開車幾十分鐘不算遠。”

“當然,開始可能沒有什麽人氣,要慢慢積累,要宣傳,但只要有人來了,他們總要吃喝吧,那麽,當地的生魚片店就有一部分人氣了。”

宋健開始覺得沒什麽,但聽之後,慢慢品味,好像真的可以。

當地人沒有搞起來,一是沒有想到要搞配套鏈,二是沒有那麽大的資金,前期多半要虧本。

沐陽繼續分析道:“我想搞一個美食街,那種古香古色的建築就很不錯,附加包廂KTV,不宜離水庫太遠,最好在附近。”

“美食街以生魚片為主要特色,要讓人知道,一說生魚片,就直接聯想到我們這裏,打出名氣,形成口碑,其它的如烤魚、魚火鍋及其它特色小菜等,價格不能太貴。”

“不用擔心一樣賺錢少,只要有人,就有消費,會從其他賺回來。”

“叔,你注意到了沒有,576縣道每天路過的大車小車非常多,可以弄個汽車修理店,正好地夠廣,也能吸納人氣,這些司機也要吃飯,要修車洗車,那些開長途的司機更是想找個環境優美的地方停車休息。高速服務區是可以,但那裏消費太高了。

我估算著,如果形成規模後,每天至少能有幾百號司機進來消費。”

“還可以搞一個農家樂,水庫的山風景多好呀,而且離綠城這麽近,總會有一部分人過來玩的。”

“釣魚水庫、特色美食街、修車店、農家樂等四樣主要投資,多元化發展,很快把人氣拉起來。

接下來我就說第二類型投資,就是螺螄粉。”

宋健越聽越覺得新鮮,後來不敢漏掉一個字,認真地聽著。

“嗯,你接著說,怎麽想起搞螺螄粉了?”

沐陽耐心地說:“在外省,說起我們桂省的特色飲食,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最有名氣的就是桂林米粉了,但人氣不高。

螺螄粉是個突破點,現在年輕人呀,很宅,喜歡吃夜宵,喜歡有怪怪的味道且又便宜的食品,酸臭辣爽正符合大眾口味,螺螄粉可以弄成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