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星海集團的負債率

大概投資方案定下來後,沐陽把電子版轉給秘書羅志澤,讓他幫整理一下,有一些文字需要潤色,格式也需要整理一下。

羅志澤是復D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擅長文字工作。

半天時間,羅志澤趕緊把整理好的鋁合金投資方案再轉給沐陽。

沐陽看過後,感覺沒問題,讓他打印幾份出來發給三個高層及技術部的幾個經理,並通知公司高層第二天早上十點開個會議,讓他們知悉這件事,如果沒有大問題,那就盡快定下來。

這就是老板定投資的效率,如果一般人提投資方案,要經過很多流程,說不定半年都搞不定具體投資方案。

隨著集團規模迅速變大,總員工人數不斷增加,公司中高層領導的能力也要提上來。

之前,沐陽有意想找個頂尖人才代替張蕭峰,但想想之後,他跟自己一路走來也不容易,能力是差了一些,但忠誠沒有問題,打算給他機會。

張蕭峰目前的職位定位是集團副總,負責集團人事部、總經辦和質量部,但隨著各部門業務量劇增,他有點吃力,特別他對質量部門有些吃不透。

如今,集團質量有質量管理體系和審核、物料和產品質量管理、質量檢測和檢驗、儀器儀表管理等。

質量經理向他匯報啥就是啥了,若是糊弄他,有些事他也搞不懂,就是有點被架空的感覺。

其實這一點也沒什麽,只要用好人就行,但集團規模大了,沐陽還是想找一個懂質量的人來掌控一下質量部門的大方向。

沐陽專門找張蕭峰聊過這事,說給他半年時間,如果他的能力提升不大,那沐陽就招一個集團副總,專門負責質量,張蕭峰只能降到原地踏步,還是集團副總崗位,專門負責人事和總經辦,不再同時兼管質量部。

如果張蕭峰的能力提升明顯,那就由集團副總提升到集團副總裁。

沐陽給他機會,但感覺張蕭峰比較難提升。

集團副總裁是僅次於沐陽的職位,可以負責整個集團的多個部門事務,或者多個地區子公司和多個工廠的事務。

也可以是地區總負責人,即地區總經理。比如粵省有多家工廠或者一級子公司,那麽這個職位就是總負責人,負責地區所有工廠和子公司,權力非常大。這個地區有多大,這得看集團規模,及老板如何劃分。

不僅僅張蕭峰,沐陽還找了周晨和楊海聊過。

目前兩人的職位定位是集團副總,行就上升到副總裁,不行就原地踏步。

公司三個高層非常明白星海集團目前的情況,公司發展得太快了,他們三人慢一點就跟不上公司發展步伐。但有些能力,短時間內是沒有彌補的。

如果升到副總裁,已經可以配秘書及助理,由他們自己決定。

沐陽已經打算增加高層人選,比如周晨,他目前負責技術和生產,現在技術這一塊又增加了鋁合金項目,事務增加。

即增加一個集團副總,即生產副總,專門管理生產。周晨是老大,即副總裁兼總工程師,主管技術,兼管生產。

如果未來項目組再多,那就多分幾個技術副總,每個技術副總負責兩三個項目組,項目組組長就是技術經理。

這天下午下班後,張蕭峰開著公司給他配的奧迪A6回家。

公司高層都配有車,楊海和周晨的配車都比他高一档。

他是副總經理不假,但級別是M4,楊海和周晨是M5,比他高一級,薪酬待遇也比他高一大截。

楊海和周晨的固定工資他是知道的,月薪三萬,而他目前月薪已經漲到兩萬元,綜合年收入四十萬元左右。

而楊海做銷售,已經脫離拿死工資的層次,具體收入他不太清楚,估計在二百萬元左右。

而周晨是拿機械加工公司提成的,估計年收入也達到一百萬元了。

張蕭峰羨慕他們是肯定的,人之常情,但不會嫉妒,他清楚自己的情況,個人能力比不上兩人。入職星海集團之前,他年收入不到二十萬元,如今已經漲了一倍,而且上漲空間非常大。

現在有一個機會在他眼前,如果做得好,那他就上升到集團副總裁,年收入過百萬元不是問題。做不好,原地踏步。

公司效益好,他的薪酬待遇每年都會上漲一些,但上漲速度也比不過職位上升速度。

其實,老板跟他私談他的未來空間時,他已經知道自己上升的機會不大了,老板不太看好他,估計想招進新的副總管理質量事務。如果看好他,會直接告訴他做好上升的準備。

但老板做人很直爽,很坦誠跟他說,其實就是讓他做好心理準備,同時給了他一個機會。

行就上,不行就下,道理很簡單,這點不能講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