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陰謀詭計

3月10號。

申城,浦東。

香格裏拉酒店,三樓會議室。

會議室裏氣氛有些壓抑,一共來了二十幾人,分別是林/肯、米勒、ESAB、肯比、OTC、安川、三社、松上、TAYOR通用、KENDE、福尼斯、國內的申工、奧態、瑞零、石代等十五家二保焊機廠家的高層,大家在此匯聚開會,這意味著他們綁上了同一輛戰車。

這些公司,每一家都是焊機行業裏的大佬,特別是林/肯、米勒、ESAB、通用、松上等廠家的總部,都是世界制造業五百強。

當然,焊機事業部只是這些大企的一個小小分部。

其中,林/肯是焊機行業的老大哥,連續制霸焊機行業多年,也許它在華國的銷量比不上松上,但它的賣價奇高。

它是1895年創立,97年在華國建立焊材生產基地,也是它的主業務,而焊機本土化就比較晚,在2006年才創立焊機生產分部。

松上公司是1918年創立,進入華國很早,1978年!在1994年創立華國分公司,也是在這一年,成立了塘山松上產業機器有限公司,負責生產和銷售松上商標的電焊機、切割機、機器人及相關產品,其中電焊機業務占絕大比例。

通用,這公司名字想必國人耳熟能詳,常常蟬聯世界制造業五百強第一名。

福尼斯,它的超低飛濺冷焊機在業界非常厲害,但也是出名的貴,十幾萬一台。

其它的,不用多解釋,在行業內都是牛叉轟轟的地位。

可如今,星海集團二保焊機呈現出一家獨霸單極化格局,在同時代處於這樣睥睨眾生的狀態中,好似所有的對手看起來都羽翼未豐,不足為慮。

初生的星海集團反而像一只猛獸,在老大哥的屍體上展開一場饕餮盛宴,使得這些大佬只能在夾縫中苟延殘喘。

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到底誰才是大佬?

到底誰才是小弟?

星海集團明明就是一個初生而已。

本來,隨著華國經濟飛速發展,各個制造行業呈現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各個焊機廠家都以為2010年下半年應該能夠迎來二保焊機銷售高峰,準備摩拳擦掌大幹一場,迎接歡呼雀躍時,卻想不到,市場上冒出一匹黑馬。

這匹黑馬很野,橫沖直撞,一下子把各個廠家撞翻了。

首先被影響最大的是塘山松上公司,只好聯合OTC起訴星海集團。

這一舉動,卻把星海集團的知名度推向了高潮,反而促使星海集團的二保焊機大賣,當然,星海集團也捅了二保焊機市場的馬蜂窩。

媒體跟蹤報道,網友們還以為這是一場巔峰對決,妙棋叠出,就跟星海集團跟IGP官司那樣,打得大家看得過癮。

可是,塘山松上和OTC竟然不給力!

證據不足,毫無懸念地輸了。

之後,塘山松上出了一張禁忌之牌:價格戰。

其它二保焊機廠家,在星海集團的壓力之下,紛紛跟進降價,特別是國內二保焊機廠家,把行業利潤率壓的像刀片一樣薄。

個別國內二保焊機廠家,利潤本來就低了,只能壓縮上遊資源,那質量肯定更加差,銷售更差,進入惡劣循環。

二保焊機行業格局突變,各廠家雖然通過促銷和降價來對抗星海集團的沖擊,但總體而言,大多客戶購買星海集團的二保焊機意願更大,因為它好用,飛濺率低,價格容易接受。

隨意降價意味保值性差,也不利於品牌力的塑造,星海集團並不跟著競爭對手降價,由於產能不足,反而漲價,基本每款型號焊機漲了一千元,但銷售依然火爆,竟然現象級地產生了黃牛炒作,這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這場戰爭沒有再起波瀾,反而風平浪靜。

表面上越是平靜,大家越感到異常。

大多行業人,以為星海集團和塘山松上等廠家的恩怨糾葛在反價格壟斷官司後結束的。

可是,

在一個月之前,塘山松上聯合OTC,向林/肯、通用等二保焊機廠家建議,聯合抗擊星海集團。

最終,這些大佬由於銷售不佳,認清事實,被逼無奈,沒有多大的異議,最終聯合一起,討論了數天之後,各個大佬入股各家生產IGBT弧焊逆變器公司的股份,想從IGBT弧焊逆變器供應上砍斷星海集團的供應鏈。

半個月過去,他們看到星海集團的二保焊機依然生龍活虎,銷售沒有一點頹勢,他們緊張了。

特別是塘山松上向眾大佬反饋:星海集團出招了,搶人!

他們這些人在這裏舉行會議,討論的問題當然是二保焊機的形勢,以及星海集團的問題。

塘山松上和OTC的高層是島國人,其它國際公司的高層中不少是華國人擔任,或者華國通的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