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上不上富豪榜?

沐陽從導師周恒院士家裏出來後,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

如果自己未來當上院士,這個身份地位真的足夠就能應付突發情況麽?

院士享受待遇是副BU級,但只是虛職,沒有實權。

沐陽從來沒有打算進政界,哪怕是前世,他對當一名公務員猿沒有一點興趣。

枯燥無味的生活,沒背景沒關系,他一個農村出身的大學生,就算考上了,都可以看得到天花板了。

也許他沒興趣,但不否認很多人拼命想擠進去。

特別在江南省,公務猿的薪酬待遇非常好,在全國能排到數一數二,就連BJ和申城都比不上。

也許薪酬待遇不怎麽樣,但很多明星想進考編體制內,比如後世某易考編進國家話劇院,當時還上了熱點新聞,爭論明星那麽有錢了,不應該與普通人爭搶體制名額。

當然,最大爭議可能還是公平公正問題。

沐陽不考編制,但不影響他吃瓜看戲,最後不得不說輿論的壓力和影響力。

如果沐陽如今也進體制,估計也會被某些人吐槽:你這麽有錢了,還來搶我飯碗!

這就有點像他在大一時,有人討論他有錢了,不應該拿國家獎學金一樣,最後沐陽還是拿了,是他的還是他的,他不會放棄,至於拿了要不要,那是另外一回事。

換到明星考編的問題,沐陽也不知道明星應該不應該,到底公平不公平,當年他不參與討論,只看戲。

轉回話題,

沐陽當然知道當上院士的難度。

2001年至今,歷屆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除2001年為60.6歲外,其他均在60歲以下,2011年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最低,為52.7歲。

最小年齡院士是在出現在2003年,那位盧院士只有37歲。

截止當前,在任院士人數還達不到一千人。

沐陽感覺自己再牛叉,貢獻再大,也沒自信35歲之前當選院士。

何況,如今自己才多少歲?

今年21歲,要熬到35歲,那還有14年!

太遠了!

真到35歲後才當選院士,沐陽相信他14年後,他的身份地位不是一般院士可比,那院士這個名頭或者終身成就對他來說,在那時候起的作用就很低了。

而且,在華國很講究資歷,他必須跳出這個以資歷論社會地位的圈子。

實際上,沐陽已經創造多項世界第一,彌補國內多項技術的空白,特別是鈦合金,比一般院士的貢獻還大。

沐陽不是想當院士,而是在思索:如何鑄造身份的金身?

院士這個身份,當然還不足夠,遠遠不足!

特別是星海集團已經擁有多項世界第一技術,他的財富越來越多時。

到底什麽樣的貢獻和身份地位,才能讓他沒有一點擔憂。

國內首富行不行?

沐陽覺得不怎麽樣。

就說老王和傑克馬,國內首富都當過,但最終又怎麽樣,在高校或學術界,同樣要放低姿態。

而且,不出什麽意外的話,沐陽在今年就問鼎國內富豪榜前五,甚至有可能是國內首富。

沐陽離開學校,回到公司辦公室,他還在想這個話題。

以前沒想過,感覺太遙遠了。

如今不得不靜下心來規劃一下,這關系到他的未來。

有時候,錢賺得再多,讓他反而忐忑不安,真怕哪一天被當成豬宰了。

前段時間,殺豬榜的胡先生來拜訪他,問他要不要上富豪榜。

沐陽的財富級別已經能夠登上國內富豪榜。

去年國內首富是賣兒童牛奶的,財富為534億元;相對於李佳城那210億USD來說,差得還遠。

第二名,是度娘的李總,480億元;

第三名,做挖掘機的梁總,394億元。

去年一年,星海集團稅前利潤91.1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是15%,各種合理避稅後,星海集團稅後利潤還有80億元左右。

沐陽賣掉奈雪,拿到的稅後錢約105億元;

在投資公司之前,沐陽自己投資股票賺了大概一億元;

其它的,小頭盈利加起來不到一億元。

閱讀系統那幾億元,不宜曝光,可以不計算入內;

即在去年一年,沐陽財富大概是187億元。

星海集團不好估值,如果按照保守10倍市盈率,那星海集團價值800億元也不誇張。

哪怕按照187億元財富計算,沐陽在去年的國內富豪榜,能夠排到第23名。

但他沒有登上,因為他崛起得太快了,讓這些機構來不急統計,而且沐陽明言不想上。

今年年初上不是什麽好事情。

今年,星海集團第一季度營收51.5億元,由於沒有企業所得稅,稅後利潤極高,可能達到極誇張的40億元。

截止3月底,星海投資公司浮盈約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