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融資完成,財富680億美刀?

原本市值只有10億元的天其鋰礦公司,被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強勢收購100%股權,然後停牌,增資擴股。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砸了一百億元買礦和優化技術,重新掛牌上市前估值300億元,計劃融資100億元。

也就是說,總資本會變成400億元,流通股比例=100/400=25%。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收購後又重新分配股份,持有95%天其鋰礦公司股份,5%是原公司股東股份。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打算把天其鋰礦交給原公司管理層管理,5%股份就是原公司股東購買,實際上,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溢價收購,他們已經賺了一些。

他們不賣不行呀,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資本雄厚,可以新建公司,而天其鋰礦生產的碳酸鋰就沒有公司收,股價暴跌是肯定的。

如果被收購後再重新上市,他們相信會大賺。

上市融資後,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持有的天其鋰礦公司股份=95%*80%=76%,原公司股東占股=5%*80%=4%。

天其鋰礦重新掛牌上市後,連日漲停。

到了如今,如今市值約780億元,比上市前漲了接近一倍。

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控制天其鋰礦的75%股份實際價值585億元,而他們只是投入了一百億元。

所以,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估值,光從天其鋰礦這裏就漲了485億元。

融資前估值是星海投資公司發出的煙霧彈,到底能值多少,還要經過多家機構的再次估值,總不能亂喊,這都是有依據的,肯定有誤差,但不會相差太大。

這一次融資的對象是上一次融資的車企和投資機構,還會加入新的合作夥伴。

在這幾個月內,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好的車企,就會獲得更多的融資權限。

當然,想要融資,就得掏出真金白銀,如果沒錢,那原來的股份只能被稀釋,比如原來是1%,B輪打算融資600億元,如果融資前估值達到4400億元,股份稀釋後,就變成=1%*(1-600/(4400+600))=0.88%。

按照協議,曾群等三個合夥人,不需要再掏錢,他們的1%股份不會被稀釋,算是獎勵他們過去幾個月的努力。

而且,沐陽與曾群等人約定,只要公司市值達到兩千億元,同時年利潤超過五十億元,沐陽獎勵曾群、黃霖、李評等三人共0.5%股份,拿出0.15%股份獎勵其他核心成員;

公司市值達到五千億元,同時年利潤達到一百億元,再獎勵三人共0.5%股份,再拿出0.15%股份獎勵其他核心成員。

融資占股稀釋問題,其中還要計算公司上市前星海集團的15%技術占股不變,就算一分錢不掏,這15%股份也不會被稀釋,這就相當於其他車企、機構多掏錢股份才不被稀釋。

5月25日,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的所有股東在星海集團總部基地匯聚一堂,商議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的估值,哪些公司能增股,哪些公司放棄繼續融資。

這點所有股東沒有意見,你這家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得更快,采購鋰電池更多,肯定對大家有好處,那就允許增加更多的融資,雖然大家都是競爭對手,但在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這一塊,思想是一致的。

最終,經過多家權威機構估值,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融資前估值為4200億元,相當於各個投資者,投資都漲了一倍。

計劃融資800億元,占股16%,原股份可認購600億元,有能力的車企和機構認購,認購所剩和另外200億元留給新的合夥機構和新加入的車企。

星海集團這一招,相當於挖空其他車企的資金,哪怕一份只有0.5%,也是25億元,不是隨隨便便拿得出來。

當然,車企資金充裕的話,認購是可以賺錢的。

沐陽打算完全控制住鋰電池上下遊和鋰電池市場的定價權,局勢穩定後,再慢慢降價鋰電池,如果不降價,新能源車成本會很高,不利於新能源車的推廣。

但降價太多,對星海新能源科技公司來說也不利,賺錢少了。

新能源電池價格影響因素不僅僅是鋰礦,鋰礦生產所需的碳酸鋰只是占一部分成本而已,還有鈷、鎳等礦資源影響。

除了商談融資,所有車企高層商議統一充電口,推行統一充電樁。

後世有幾個車企做自己的專用充電樁,在停車位上立車鎖,好處是買了這個品牌的車主,不用擔憂其他品牌車車主占用充電樁,看上去不錯,實際上,就是浪費了資源。

如果幾十家車企都這樣幹,就會浪費大量資源,不利於新能源車的推廣。

專用充電樁會離自己遠一些,那還不如多一些公共充電樁,不用跑那麽遠,只要合理布置,排隊現象會少很多。

像這些專用充電樁,沒法在偏遠地區、小縣城或者鎮上實現,當這些公共充電樁布滿全國各地的時候,用戶就不用擔憂新能源車充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