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父母的期待

馬絲克的Spacex太空公司首次送商業衛星入軌是2009年,那一年這公司有員工1100人。

如今已經2015年,Spacex太空公司員工人數已經增加到了兩千多人,公司市值約三十億美刀。

如果實現火箭回收技術,這個公司市值肯定要翻許多倍,前世歷史時間點就是2015年12月份。

在未來,他這家公司市值一千多億美刀。

如今,沐陽也要搞火箭回收技術和商業火箭衛星發射,完全就是一個搗局者。

星海集團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今世特絲拉的公司市值比前世要低許多。

如果馬絲克知道上一世自己更牛叉許多,而這一世有了沐陽之後發展才緩慢,不知道會有啥想法。

估計馬絲克反而以為自己才是搗局者,新能源車是星海集團先做起來,火箭回收技術弄不好也是。

沐陽對火箭回收的要求是,發射到軌道上,然後安全著落,還要求降落速度與降落位置。降落位置為指定位置,誤差不大於3米,姿態還是垂直降落,最後落地前火箭發動機將相對速度降為接近0的狀態。

首先,他拋棄了使用降落傘的方式。

使用降落傘,該方案看似簡單、可靠,但實際上也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落點的控制非常難,高空開傘會有時間延遲,如果在一千米開傘,如果風速在0.2米/秒,位置就達到40米,實際上,高空風速是非常大的,每秒幾米都是正常事,誤差就是數百米都有可能。

另一方面,高空降傘,速度也會很快,並不是說使用了降落傘,速度就能低於5米/秒。

QU8K是一個比較著名的探空火箭計劃,該火箭成功發射到了36.9KM的高度,同時傘降著陸的位置移動了5.15KM,但是,他的最終降落的速度還高達37m/秒,時速超過一百。

這個降落速度,如果汽車撞在防護欄上,車毀是肯定的,多半也會人亡,但如果車子直接撞在石壁上,車速瞬間降到為零,那更加嚴重。

所以說,降落速度達到時速一百公裏,計劃回收的物品多半是損壞了,肯定達不到要求。

還有,降落傘和啟動裝置是占用空間的。

綜合來說,沐陽直接拋棄了使用降落傘的方案,哪怕是作為備用,他也放棄了這個方案。

降落技術除了降落傘方案,第二種降落技術,就是使用發動機減速和控制速度了。

這個要求就非常高了。

著力點、平衡點、噴火點、發動機重新點火、推力控制、矢量推力等技術問題。

比如說,要控制平衡點,使重力與推力成相反方向,使降落速度減慢,如果是另外一個方向,那就是加快降落速度了。

這個平衡點,其實就是物品重心、推力方向問題。

除了這個方法,還有滑翔降落,對垂直降落要求低一些,減輕回收物品對地面的沖擊力;

還有就是先使用降落傘高空減速,然後使用大型直升飛機勾住,然後拖走。

當然,能不能勾中,這個根本不用擔憂。

能勾中是一個故事,不能勾中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不對!”

“我好像弄錯了!”

“火箭回收,不一定能降低成本!”

突然間,沐陽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大部分人進入了一個誤區。

第一,為了回收火箭,要增加額外的各種控制和導航空間,導致火箭的設計難度大大提高;

第二,為了保全火箭,需要留下不少燃料作為後續的“刹車”減速。這對整個推進系統的設計尤其是燃料推送系統的要求極高,要增加很多冗余設計,風險較大;

第三,與飛機發動機一樣,火箭發射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推重比,但如果考慮到回收問題,相當於增加額外的一些燃料和系統設計會占掉一些有效載荷的空間,導致發射效率降低。或者是為了達到同樣的發射能力,需要更大的火箭設計。

比如都是為了發射一顆一噸重的衛星,但為了回收,就需要增加20%燃料,火箭發動機推力需要更大。

這增加的各種成本,可不是小數字。

第四,類似航天飛機,回收過後的維護尤其對一級發動機的維護,恐怕成本不亞於直接換一個新的。

如果是懂機械的,特別是搞焊接的,如果缺陷面積占比大,返修時間和成本,說不定比新造一個成本會更高。

節約成本從本質上講是當發射頻率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有意義,比如嘔洲,一年恐怕就發射個位數的火箭,就算用可回收火箭,使用頻率不夠,也會使運營與維護成本占火箭發射總費用的比例極大增加。

馬絲克發射上萬顆衛星,發射頻率非常高,發射成本均攤下來,回收技術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