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準備點火!

沐陽非常期待自己的星網,他給馬絲克和醜國挖了一個坑,能讓對方啞口無言。

當然,在強悍的實力面前,陰謀詭計沒多大用處。

到時候,也許看到星海集團的星網會很無奈,不敢動人家衛星。

星空一號近地軌道LEO發射能力為200噸,如果不考慮空間只算重量的話,發射一趟就能運載數百近千個星鬥一號衛星。

再加上強悍的火箭回收技術,每個衛星的發射成本相對制造成本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了。

所以,醜國想以傷換傷,一個碰一個,劃不來呀!

就算拿導彈來炸星海集團的衛星,能找到衛星的導彈比衛星還貴,那也劃不來!

所以,無奈!

除非說,把星海集團的火箭發射基地給炸了。

到了這個惡劣程度,其實跟開戰沒啥區別了,沐陽要做的事,肯定是先搞掉敵人的衛星。

現代戰爭,如果沒有衛星的協助,那就是跟一個瞎子一樣。

沒法打了!

以技術層面的差距,星海集團就能吊打對方,就這麽牛比。

另一方面,

國際太空競爭規則多霸道,誰先占領軌道就是誰的,這其實各國建立在自己先進的航天科技之上。

像那些沒啥航天科技的國家,想不同意這個國際規則也沒法,打又打不過。

但當這個規則不適用自己時,即星海集團利用這個規則迅速占領太空資源時,這些西方國家肯定想重新制定規則。

現在,沐陽就是打破規則的人,變成能夠制定規則的人。

強者制定規則,弱肉強食,跟森林規則一樣。

沐陽剛剛花成就點買下的星鬥一號衛星技術,的確很強大。

對比一下各國頂尖衛星數據,那就更加明顯了。

比如在2014年8月份DG公司宣布全新一代超高分辨率衛星——WorldView3衛星發射成功。

WorldView3衛星的分辨率更是達到了0.3米分辨率,成為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光學遙感衛星。

現在沐陽把衛星的分辨率提升到0.05米!

看似只差了0.25米,其實技術水平相差很大,這就跟芯片制程工藝一樣,28nm與7nm,相差非常大,期間還差了14nm,實際差了兩代。

目前,很多國家或者公司的發射衛星還沒法突破進入了亞米級(1米以下)分辨率級別。

在幾年後,我國的南鬥3號,公開服務是定位精度為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其公布的分辨率不大於1米,也許君用的話,肯定會低一些。

星鬥一號可以憑借0.05米超過分辨率、無重訪周期,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快速采集高清平面衛星圖和高精度地形數據,經過融合糾正等處理後即可生成DOM正射影像圖或DEM、DSM等帶地理高程的數字產品。

注意,星鏈各衛星間距很短,也就意味著,它能夠全天候、全天時監控地面,即無重訪周期。

如果僅是一顆近地軌道衛星,它需要圍繞地球轉,正常一天能轉幾圈。

但如果在近地軌道布置兩萬顆衛星,可以全面覆蓋整個地球。

同時,由於星鬥一號還安裝合成孔徑雷達,具備穿透厚厚雲層的能力,所以無論是黑夜還是白天,也不管是否有濃密的雲霧,任何地面目標在星鬥一號衛星面前都現出真身。

星鬥一號的照相機技術,當然跟普通的照相機不一樣。

它是光學+雷達!

當然不是合成,而是同時安裝了光學和雷達(有個鍋蓋像)儀器。

光學衛星與雷達衛星當然不一樣!

雷達衛星,就是搭載有雷達微波傳感器的衛星,傳感器一直不停地對地面發射微波,這些微波達到地面後,有很多被反射回到衛星記錄成像。

光學衛星圖像好比是人用眼睛來看地球,看到的可以是彩色的,就跟照片一樣。可拍可見光圖像,多光譜圖像,還有紅外線圖像,但無法透過厚雲層,雨天也受影響。

而雷達衛星圖像則好比人用手去摸地球,體現的是一種“觸覺”,可以全天候形成3D圖像,不過不能像光學衛星那麽美觀。

兩者結合使用,互補短處,那就非常厲害了。

當然,兩種不同結構合成一個衛星,總重量增加,結構更加復雜,成本也更高。

總的來說,星鬥不僅僅具備拍照功能,它還有通信功能、遙感功能和偵查功能。

它就是一個綜合類衛星!

如果把90年代的大哥大比喻成通信衛星。

那麽,如今的智能手機增加了拍照功能、GPS功能,說不定未來還會增加許多想象不到的功能。

所以,星鬥一號就是一部未來多功能的手機!

只不過,有些功能相對於專業衛星來說比較弱,比如偵查手段就比不過專業的偵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