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你們誹謗我啊

2016年4月17日,

沐陽來到航空實驗樓7樓衛星項目組驗收樣品。

702實驗室室內,已經擺放了兩台星鬥一號衛星,其中一台已經把太陽能電池板展開了。

技術經理陸鼎知道董事長要來,他今天就在實驗室裏等著,看到人來後,上前恭敬打招呼。

沐陽看到陸鼎之後點頭,先觀察衛星實物。

星鬥一號樣品毛重351公斤,長2.6米,寬1.40米,這個尺寸指的是太陽能帆板收縮時的尺寸,並不是指太陽能帆板展開時的尺寸。

長寬很大,但厚度卻很薄,約9公分厚,遠看跟一個筆記本電腦很相似,太陽能帆板折疊起來後,總厚度約24公分而已。

總空間占約0.87立方米。

太陽能帆板在進入太空軌道後會單側展開太陽能板約10米長,有些像馬絲克的星鏈衛星,但結構更加緊湊一些,這也是星海集團采用金屬3D增材技術制造的原因。

當然,雖然星鬥一號結構緊湊,但材料不同,所以整體質量更重一些。

星空一號的整流罩比較長,內部載重空間約346立方米,理論是可以裝載398顆星鬥一號衛星。

但實際上,由於衛星是折疊存放,投放衛星還有機構設計,估計能裝載340顆衛星,衛星總重量約119.34噸,加上其它附重,總共約125噸。

【提示:經過嚴格計算,滿載情況下的液氧、液氫已經占據502立方米空間,再加上其它,發現原星空一號空間遠遠不足夠,原設計數據不夠嚴謹,抱歉,現長度修改為58米,無階梯直筒式結構,筒體直徑為4.8米。】

沐陽看完實物後,從陸鼎接過一頁目錄,上面標明了《星海集團星鬥一號星地對接試驗方法》《星地設備時延測量方法》《星鬥一號系統地面監測站維護規程》《星鬥一號有效載荷有軌測試方法》等二十一項標準清單,內部稱“企業規範”。

標準內容比較多,沐陽還是讓陸鼎拿其中一份企業規範《星地對接試驗方法》來現場審閱一下。

這一份規範厚度幾十頁,沐陽大概翻看了一下,發現沒有亂編沒有照抄別人的,就沒有檢查其它規範了。

他很重視規範,這是一家企業的技術和經驗,是要傳承下去的。

沐陽鄭重交代:“陸經理,除了技術規範,每個人要把研制過程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好的壞的都要寫清楚,特別是關鍵點要寫清楚,不要瞎寫,以便後來者翻閱學習,免得誤導別人,這個要嚴格執行,時間不急,但一定要認真對待。”

沐陽在前世編制過技術規範,有時候時間很趕,為了應付公司要求,有些數據就是瞎編的,不是自己做的人根本分辨不出來,上面領導也不懂那麽細,更不會仔細檢查。

瞎搞的數據,比如焊接電流電壓,結果別人按照他的數據進行測試了,哪怕電流誤差10A,就會發現焊接質量達不到預想效果。

“好的,我明白。”陸鼎接過董事長看完的規範說道。

沐陽點頭,繼續驗收星鬥一號衛星。

“衛星上天後,關鍵在於太陽能帆板,如果不能正常展開,這顆衛星也就廢了,你們要多試驗,甚至人為幹擾測試。”

現有衛星太陽能板電池板展開一般是靠記憶金屬,當使用溫度到達某溫度時,他就會按本來設定的形狀自動展開。

或者采用火工機構,發射前將太陽能帆板折疊後用彈簧壓縮,再用火工機構將其鎖緊。

展開時,火工機構得到指令,爆炸螺栓引爆,炸開鎖緊機構,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動將帆板展開。

這一過程看似簡單,但是對於衛星進入真正的工作狀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各國都有失敗的案例,好好的衛星因為太陽能帆板不能打開而變成一顆垃圾衛星。

兩種方案各有利弊,談不上哪一個最好,星海集團采用的是前一種方案。

“按照試驗計劃,我們打算進行不低於一百次測試,然後人為幹擾測試。”

“嗯,可以。”沐陽點頭認可。

樣品制造出來後,還是需要進行一起討論,看看哪些地方還可以優化。

在沒有制造出來之前,光設計圖也看不到一些容易疏忽的問題。

第二天,沐陽讓陸鼎組織衛星項目組的會議,統計衛星制造中發生的問題,分析在大批量生產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一步優化。

樣品分析會進行了一天時間,沐陽在下午進行了終審,也提出了一些整改意見。

大大小小問題二三十個,沐陽給他們七天時間進行優化。

又是七天後,到了4月25日,優化後的樣品出來,再一次評審。

這一次評審,終於搞定了。

“先進行小批量一百顆生產,你們研發部一定要跟蹤生產,別坐在辦公室或實驗室裏,說不定還會出現一些問題,是我們沒有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