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完了,星海集團自己玩!

自從星海集團飛龍號地效飛行器試飛成功了,接下來的幾天一直維持這個熱點。

但飛龍號對沐陽來說,是一個裏程碑,已經告一段落,甚至可以說是已經結束了。

不過,接下來項目組人員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地效飛行器的設計和技術,把飛龍號應用到沙漠綠化貨物運輸當中,把它真正利用起來,而不是藏起來。

它的作用也是非常強大,並不僅僅是個大玩具,比如國內最大的運輸機運20,其最大起飛重量為220噸,最大載重量為66噸,最大航程為7800公裏。

在飛龍號出現之前,可以說它運載能力非常強大,其運載能力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可以搭載各種大型物資和裝備,如坦克、直升機、輪式裝甲車等。

具體來說,運20可以搭載4輛ZBD-03式步兵戰車或2架直升機,或者是66噸的貨物。

但當飛龍號出現後,運20就顯得有些不夠用了。

飛龍號可以空中懸停,只要給它一塊平地,它就可以降落,而不是需要非常大的機場,而且是非常穩定地降落,實用性非常強悍。

有些機場沒有大型長跑道還無法降落起飛運20呢,限制性非常大。

至於燃油經濟性,都不算高。

所以說,西方國家看到飛龍號的表現後,那就不鎮定了,恐慌了。

它可以在貼近水面上快速飛行避開雷達,也可以空中飛行,從夏城運輸物資到海對面的省份只需要十多分鐘,而且一次性可以運輸近千滿武裝力量,戰略意義非常大。

不過,運20造價遠遠比飛龍號低許多,大概30億元。

性能更佳的醜國C-17最大可以攜帶100噸的貨物,售價僅需要2.5億美刀。

飛龍號的造價呢?

主要成本是02J發動機,星海集團計劃每台售價約為數億元,具體售價看采購量情況。

當然,這個發動機生產成本也就幾千萬而已,但不能僅僅這麽算,很多輔助設備成本也很高。

從發動機研制到飛龍號研制,投入科研人員不下一千人,人工成本約十個億。

為飛龍號制造的輔助設備和車間,耗費不低於20億元。

如果不算飛龍號的設計成本和輔助設備等成本,大量生產的話,單台飛龍號生產成本約6億元。

綜合算的話,小批量20台,每台造價約7.5億元;

如果僅生產5台,每台造價約12億元;

如果是2台,每台造價就是25億元。

國內某君事部門在第二天就來到星海集團,考察飛龍號,非常滿意,意向采購飛龍號。

如果采購量僅為2架,報價為一架50億元;

如果采購量達到5架,單架降到40億元;

如果采購量達到10架,單架降到35億元,即采購量越大,售價越低。

這大家夥除了某些部門,因太先進問題,不能出口賣,要不有關部門用,要不星海集團自己用,不能賣給航空公司或某些公司商用,因此不會再有什麽客戶了。

客戶討論了半個小時,再對比一下運20的造價,感覺買十架飛龍號比較劃算,單架35億元這個價格,星海集團只是微利而已。

他們在來之前,就已經分析過了,也大概詢價了,知道飛龍號肯定不便宜。

但如果算運載能力的話,比如民航大飛機C919的最大起飛重量為72.5噸,最大商載為23噸,售價約8億元。

而飛龍號最大運載能力達到兩百多噸,是C919的運載能力的10倍,但價格僅有四五倍而已,而且性能強悍,實用性非常強。

並不是說他們突然決定買十架,覺得便宜就買十架用,若是報價太貴,就買兩架支持一下星海集團,畢竟搞前沿科技太費錢了。

所以,他們決定采購十架飛龍號。

單價35億元貴是貴了,但它值這個價。

而且,星海集團研發費用高,生產成本也高,實際上,在這個項目上沒賺啥錢的。

賣10架350億元,略有賺頭。

沐陽不再需要為飛龍號的技術問題和試飛過程擔心,他的工作也開始轉移到其他領域。

這並不意味著他忽略了飛龍號的重要性和成就,但他需要專注於其他的項目和任務。

盡管飛龍號試飛成功了,但沐陽知道這只是一個句號,也是一個新的起點,他將專注於空天飛機的研制。

某天晚上,

沐陽回到家裏,晚餐後。

母親問他:“阿陽,你們智慧城市房子開始賣了嗎?”

沐陽回道:“沒有呀,估計明年年中去了。”

“哦,我到西湖逛了下,聽到很多人討論那邊的房子,還有房子優惠的事,說什麽可以打9折,有那麽大的優惠嗎?”

“我們還沒有定論呢,哪裏來的優惠。”

“這樣呀,那估計是人家亂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