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始皇崽頭槌(第3/4頁)

就算是逃難,能逃出生天的人,大部分有一定抗風險能力。特別是以宗族為單位逃難,最容易逃出來。

朱襄知道會有許多士人來南秦。他讓官吏登記流民戶籍的時候,特意把會自己寫名字的人記錄下來。

他還張貼告示,在流民中招募臨時小吏,與南秦官吏一同管理流民。

能做臨時小吏的人,都是南逃的楚國士人。有些甚至祖上還做過大官,只是現在淪落成了庶民。

這些庶民,才是能入大部分士人眼的真正“庶人”。

朱襄親自見了流民中的“首領”,然後許諾他們會建立流民的村落,讓他們成為村老,重建宗族。

封建時代的生產力,使官府不可能將權力下放到最底層。村鎮一級的秩序,都是庶民以宗族為紐帶自治。

朱襄要盡快讓流民穩定下來,就要迅速重建村鎮一級的秩序。幫助他們重建宗族祠堂,就是最快捷的方法。

無論那些流民首領在南逃途中做過多少不似人的禽獸事,當朱襄告知他們能重建宗祠時,他們立刻就褪去了身上的獸性,全力幫朱襄維持秩序。

流民中的士人迅速集結在朱襄周圍。他們學習秦律和秦話,搖身一變成為秦國的官吏,幫助秦國管理楚國流民。

之後他們中的優秀者就會留任官吏,繼續管理當地已經變成村民的原楚國流民。

在後世,若讓同鄉治理鄉人,會發生貪腐之類的大問題。

但在此時,若不是同鄉治理村鎮一級的鄉人,村民根本不會理睬此人。官吏幾乎難以做成任何一件事。

現在是人情的社會。

秦國也不在乎小吏手腳不幹凈,只要他們能約束鄉人,能收得起來稅就行。

朱襄每日從睜眼開始就不斷面見流民中的士人,手腳不停地將流民安置在已經準備好的地方,迅速在流民中重建秩序,幫他們從逃難的野獸變回人。

在這期間,他對流民中的罪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這些人踏上了南秦的土地後沒有做過惡,即便朱襄聽到許多人在途中犯過大罪也閉目塞耳,假裝不知。

因為朱襄若是計較起來,這些流民中大部分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在逃難路上做過害人性命之類的大罪。

那時他們是野獸,為了自己能活下去,撕咬同類很正常。

朱襄不斷告誡自己,那時他們不是人,自己不要用對人的道德觀來評價他們,要對流民一視同仁,要讓他們都有活路。

只有到了秩序社會,有了不害人也能活下去的機會還作惡的人,他才會依照秦律處罰。

朱襄在忙碌過程中,將厚厚的秦律幾乎都刻入了腦海。

下面的官吏只要一詢問,朱襄立刻就能說出適用哪條秦律。

朱襄對秦律的熟練,讓宿吏都驚訝不止。

嬴小政擔心朱襄獨木難支,他在吳郡有李牧幫助,沒有遇到困難的事,便只留下蒙恬,將得力助手李斯和韓非派給了朱襄。

李斯和韓非都自認為是法家弟子,對各國律令了然於胸。

但他們給朱襄當了一陣子助手之後,感受到了挫敗。

朱襄公不是法家人,但朱襄公對律令恐怕比他們二人都熟悉得多。

李斯心胸狹窄,很容易嫉妒別人。

現在朱襄在他最擅長的地方把他比了下去,他看著朱襄那布滿血絲的雙眼,卻難以生出嫉妒之心。

韓非心疼道:“朱襄公,這些瑣事交由、交由我和李斯。你、你休息啊。”

李斯壓抑住心中復雜情緒,道:“朱襄公,聽韓非和我一言,快去休息吧。”

朱襄按壓著太陽穴,露出笑容讓他們安心:“我若撐不下去,會去休息。現在我不會倒下。”

見兩人仍舊擔心他,朱襄道:“現在只有我的名聲能壓得住流民首領和當地豪強。”

他半開玩笑道:“只有我能讓他們賣我一個面子,別惹亂子。你們倆的分量不夠,只能給我打下手。不過幸虧有你們在,我輕松許多,謝了。”

聽了朱襄的感謝,李斯心中很是酸澀。

他應該高興,但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李斯只能拱手道:“朱襄公請將更多的事交給斯,斯絕對能做好。”

韓非也道:“我也一樣。朱襄公!”

朱襄點頭:“好。”

他或許是太勞累了,讓韓非急得都不結巴了。

只是朱襄有預感,他可能馬上要回鹹陽了。在回鹹陽之前,他必須給南秦三郡接收流民一事開好頭,讓後來者能夠按照他已經安排好的事做下去。

朱襄沒有料錯。

當楚國的“白頭翁”在追殺中落水生死不知時,秦王的詔令來到了南秦,召長平君朱襄和公子政即刻入秦。

雪姬猶豫了許久,咬牙請求留在南秦。

“這裏需要長平君。”雪姬道,“但良人必須帶著政兒回鹹陽,所以長平君夫人就留下來,代替長平君安撫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