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開門!你爹送溫暖

陳長是在秦少府供職的農家人。

他原本只是個種地的黔首,年輕的時候遇到了一個農家長者,那位長者拄著杖問他們村子裏的人有沒有人想跟著他學農。

旁人都嗤笑那位長者,他們從小就開始種地,還用得著再學嗎?只有陳長覺得那位長者是一位賢德的人,願意跟隨他學農。

後來他就跟著那位長者學習文字,學習什麽時候種麥什麽時候種稻,莊稼生蟲了該怎麽辦……

六年後他就來到了鹹陽,受到秦少府的招攬,在秦少府中專門負責教授各地來此的官吏如何種田,偶爾也會帶著弟子們研究如何更好的種糧。

現在他們一家都住在鹹陽,朝廷還給他家分了一座小院,他的兒子也已經長大了,跟著他學農,再過兩年也進少府做個小吏,他也為自己到了年齡的女兒訂好了親事,也是在少府中供職的小吏,是法家的弟子,秦重視法家,他的未來女婿稱得上前途無量。

甚至他家裏還有一匹不算寶馬但也十分強壯的馬代步。

生活,真是幸福啊。

陳長從桌案後站起身,到熱湯房打了一罐熱湯,美滋滋地哼著小調。有馬有房,兒女都有了著落,家中的老妻也沒有病痛,自己從事著一份體面的工作,真是滋潤啊。

回自己衙房的路上,陳長看到一隊士卒正穿梭在各個衙門間,好奇地伸了伸脖子。這是誰犯法了嗎,竟然連帶著刀劍的士卒都來了。

不過這和他又有什麽關系呢?縱然秦法嚴苛,但他熟讀《雜律》,平日也只在少府衙門和家兩處來往,連和別人打交道都很少,根本不會犯法。

陳長剛剛坐下,手拿起一卷竹簡,正要接著讀書,房門忽然被推開,一隊士卒嘩啦嘩啦走進來。

陳長愣了一下,連忙起身,“諸位來是所為何事?”

為首的令官沒回答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開口道:“不更,陳長,農家人,在少府供職七年,一直擔任農官。”

“正是鄙人。”陳長心有些慌。

“請隨我們來吧。”令官帶著陳長快步往外走,陳長偷偷打量令官的臉色,沒有什麽表情,這也看不出來是好事還是壞事啊。

令官將陳長帶到一架馬車前,安慰道:“徐公放心,不是壞事,只是治粟內史體諒您年紀大了,送您回老家養老罷了。”

這還不是壞事?陳長瞪大眼睛,連忙拉著令官:“大人,老夫年不過五十啊,身體強健無病無災,這怎麽就要遣返我養老?”

再說了,朝廷什麽時候還會送人回老家養老了?

令官不再搭理他,只留了兩個人看守,就又帶著其余人往別處去了。

只留下陳長一個人癱坐在地上,心慌的厲害。

這一刻,他腦中閃過無數自己曾經聽過的傳言。聽說始皇帝好活埋人,聽說大將軍王翦好活埋人,聽說從幾十年前的大將軍白起就有好活埋人的傳統……

沒過一會,幾個陳長認識的熟人也被帶了過來,陳長連忙迎上去:“諸公,諸公可知為何會將我們帶到這裏啊?”

可惜他問錯了人,這幾個人都是老秦墨,一個比一個呆,陳長問了一圈發現他們知道的還沒有自己多。

但是陳長發現了這些人的一個共同點——他們都還沒有家室。

諸子百家之中,墨家是最奇怪的那一家,不僅僅表現在他們的思想中更是表現在他們的行動中。重義輕生、固執堅韌,還有許多沉醉於機關術,一輩子就圍在一起做研究,其他什麽事情都不關心,所以在百家之中墨家弟子沒有家室年紀不小還孤身一人的概率最大。

陳長的腿哆嗦的更厲害了,尤其是在看到自己的妻和子女後,陳長更是放聲大哭,撲倒在令官腳下。

“大人,我求求你要是我犯了什麽錯誤就請只殺死我吧,請不要為難我的家人啊。”

令官奇怪的看著他,把他從地上扶起來,向他認真解釋:“您並沒有犯法,我只是奉上官的命令將您一家送回去養老罷了。”

陳長還是不信:“我還沒有到老的吃不了飯的地步啊,為什麽要將我全家都送回去養老呢?”

這分明就是要把他們一家子都給拉去活埋了!

“這是郎中給您的金。”令官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幹脆就不解釋了,直接將一箱銅錢搬到了陳長身後的馬車上。

陳長看著那一箱快要溢出來的銅錢,眼中的懷疑略微淡了一些。

他平日裏不只讀農家典籍,也會讀一些儒家法家的典籍,所以也知道一些政治道理。

如果真的要活埋他全家的話,也不會用這麽一大箱銅錢給他們陪葬。

無奈之下,陳長只能安慰了一番自己的妻和子女,而後登上了馬車。

算了,回老家就回老家吧,回去以後也可以憑借自己的學問幫助老家的黔首種地,總歸不至於辜負了自己所學的農家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