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人心莫測,陳平憑借對人心的了解,玩弄手段從未失手過,從郡守到黔首,陳平可以輕而易舉使旁人信任自己,也可以輕松挑起兩個人、兩方勢力的矛盾,也因此,陳平更加確信自己對人心的了解。

可往日他那些手段似乎在面對趙不息的時候都失去了用處。

趙不息太直白了,她看出了陳平的小心翼翼,然後就這麽直白的將信任剖開攤在陳平面前。

面對如此信任自己的主君,陳平還能如何呢。

“平必不辜負主君信任。”陳平長揖。

不過是,士為知己者死罷了。

七月收麥,懷縣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懷縣因著用了黑石的雜交優良糧種,整一個縣的糧食產量都達到了十五石每畝。

在收割糧食的這幾日,整個懷縣上下都是一片笑聲。

這麽高的糧產,繳納一半的稅賦之後剩下的也有七八石每畝了,足夠黔首們過一個十分富裕的年了。

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懷縣有賢人黑石子啊。

所以當縣衙告知他們這些糧食除了種糧之外其余的都要和其他縣交換成普通的糧食,黔首們也都沒有異議。

上一年的他們也是這樣過來的,用自家原本低產的種糧去和黑石子交換高產的糧種。今年風水輪流轉,也應當是其他縣的黔首用原本低產的糧食和黑石子交換高產的糧種了。

數百輛拉滿糧食的車從各個縣趕到懷縣,又從懷縣交換到了新的高產糧種回到各縣。各縣的黔首們都已經在馳道兩旁翹首以盼了,他們都聽說了今年懷縣的糧產有多高,其中還有一部分黔首甚至親自前往懷縣見過那如山一樣的畝產。

當聽到縣中縣令說黑石子願意讓他們用自家的低產糧種換懷縣高產糧種之後,整個河內郡都沸騰了,無數的黔首爭先恐後把自家的糧食拉到縣衙請求縣中快點去懷縣換糧,生怕自己縣去晚了就換不到高產糧了。

有些今年收糧不多沒法換到足夠新糧的黔首甚至坐在地上就痛哭流涕。

好在蕭何早就想到了會有窮困的黔首無法收獲能養活自己一家的糧食,更沒有種糧能去換新糧了,所以早早制定了政策。

可以在秋收之後的冬季到縣中用勞力交換種糧。

正好趁著這個冬天將整個河內郡的水渠修一修。

趙不息把這些雜事都扔給了蕭何,自己就開始琢磨有什麽事情是她之前沒時間去做的。

農家弟子不夠用了,醫家弟子也不夠用了。

這是現在最大的問題,學農學醫的人本就少,可偏偏這兩家的學問又是極其重要的,甚至在農耕時代,說是最重要也不為過。

黑石學堂規模又翻了一倍,半年就能流水線的制造出一批識字、能通曉簡單算術的小吏。其實在秦朝當官吏的條件並不難,只要能識字會算些數就夠了,秦朝的官吏之所以不夠,更多的原因是由於知識壟斷。

尋常的黔首根本就沒有能識字的機會,能夠識字的已經不是普通黔首了。而秦朝官方雖說也有官塾,可入學條件苛刻,唯有家中有人擔任官吏才能有一個入學名額,並沒有打斷知識壟斷的壁壘。

趙不息創辦的黑石學堂倒是打破了知識壁壘了,所以哪怕是領地忽然擴張,從懷縣擴張到了整個河內郡,可官吏依然是夠用的,直接從黑石學堂裏找學生就行。

可農家和醫家弟子培養起來卻沒有那麽容易,這兩家都需要實踐和理論相結合,需要老師帶著從零開始學習。

陳長一年多也就帶出了不到十個弟子,這些弟子也只是勉強能懂一些基礎的農學知識。醫家也是同理,趙不息在河內郡開出了豐厚的條件招攬醫者,可就算是這樣,也只不過招到了幾十個醫者。

滿足不了基礎配置啊。

趙不息冥思苦想,決定還是得修書,將基礎的農家知識和醫家知識編纂成一本通俗易懂的書,爭取能讓識字的人都能看懂。

類似於《赤腳醫生手冊》這種。

於是趙不息將蕭何喊了過來,和他商量了一番。

“主君這個想法很好啊。”蕭何稱贊,他是一個深入黔首之中的人,蕭何在無事的時候就喜歡走到田頭和黔首聊天,他自然知道黔首們憂愁什麽,想要什麽。

“應該怎麽翻地,澆水應當哪個時候澆,莊稼生了蟲害應當怎麽辦,牛羊生了崽子應當如何處理。”蕭何看著趙不息寫下的幾行字。

他贊嘆道:“若是能有這樣一本書,讓每個鄉中都有人能夠掌握這些有用的學問,那必定能夠大大提高生產力。”

於是趙不息就開始帶著人修書,召集了一群農家弟子和醫家弟子。

母豬的產後護理、如何預防蟲害、種植麥應當幾月種植、一畝地澆多少水……

只是這書越修越厚,趙不息還將一些黔首們容易觸犯的秦律寫在了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