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無為而治……那你就講一講你是怎麽無為而治的吧。”嬴政看著陳長那副生無可戀的模樣,終於高擡貴手放過了他。

“臣只是少頒布命令罷了。”陳長講到自己擅長的地方,臉上終於有了笑意。

“黔首春耕秋收的時候不頒布命令幹擾他們,只要不違反秦律,那黔首想要做什麽就讓他們自己去做,放松一些戶籍的限制,允許河內郡的黔首只要手持能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就可以在河內郡治下的所有縣定居。將教育交給學堂,執法交給精通法律的官吏,練兵交給將軍,臣能少做事就少做事,將手下的政務交給精通它們的官吏去做。”

陳長忍不住回憶起自己的擺爛日常,臉上浮現了幸福的笑容,雖說他的官是越做越大了,可自從他輔修的學派從雜家轉成道家以後,他發現自己需要管的事情反而更少了。

每日只需要花費一丁點時間聽一聽屬官的匯報,一般是沒有什麽大事的,他也不用多花費心思。然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接著蹲在地裏研究他的寶貝菜們了,日子真是愜意啊。

還是道家香啊,既能陶冶身心,還能讓他擺爛治理政務。

嬴政以往倒也聽過道家的學說,只是了解的比較少。畢竟道家的政治主張就是統治者無為而治,做好份內的事情,其他一概事情都不要管,這和控制欲極強的嬴政所想要的模樣南轅北轍。

可陳長所說的倒是和他以往了解到的頗為不同。

昔日的楚國和呂不韋掌權時期的秦國都曾盛行過一段時間的黃老之學,主張君逸臣勞、寬刑減政、清靜無為等主張。

在嬴政看來君逸臣勞就是呂不韋那等權臣想要篡奪君王手中權柄的借口。嬴政是法家鐵血支持者,其中最愛的就是韓非這位法家集大成者的主張,認為賞罰是君王權力的來源,君主通過懲罰違反法律之人和褒獎對國家做出貢獻之人而掌控權勢。

若是“君逸臣勞”,那就會發生賞罰權力旁落於臣子之手,下面的文武百官只聽從能處罰和獎賞他們的權臣的命令,而不會再聽從國君的命令了,就會再發生田氏代齊之事,天下只知道有田成子而不知道有齊王。這樣的事情是嬴政絕對不能容忍的。

更不用說寬刑減政、清靜無為這等和法家主張完全背道而馳的主張了,嬴政是一個絕對的唯結果論者。在嬴政看來,用道家學說治理國家的楚國並沒有強大起來,在呂不韋掌權時期的秦國也沒有什麽大變化,而用法家學說變法的秦國卻一代比一代強盛,所以嬴政在發現道家學說和法家學說有很大沖突的時候,很輕易就做出了選擇。

可如今陳長所說的和他所做的卻和嬴政以往所了解到的按照道家學說所行的治理政策頗為不同。

楚國用道家學說治理國家,卻也沒有讓楚國強大起來,可河內郡用道家學說治理一郡,卻讓河內郡富足。

嬴政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無意識地摩挲著,眸色深沉,若有所思。

而且按照陳長所說的,似乎也沒有黔首混亂的情況出現啊。楚國多任俠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楚國實施無為而治的主張,絲毫不對任俠加以束縛,刑罰又輕,敢作奸犯科的人就多,大不了殺了人以後一跑了之,反正楚國管的松,逃脫懲罰很容易,這也是嬴政從楚國的衰敗之中得到的教訓,道家學說不可用來治國。

可陳長所使用的道家學說加上秦律,似乎避免了黔首管理混亂的問題,而且從結果來看河內郡發展的還很不錯。

“你倒是的確頗有本事。”嬴政稱贊了一句。

能將道家學說和秦律結合在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來陳長的確也沒有辜負“大才”這個稱呼。

嬴政並非是不會變通的人,他要的只是結果,河內郡發展的如此迅速盡管大部分都要歸功於趙不息的那些新奇玩意,可一個合適的郡守也是很重要的,能應付好郡內的變化,讓黔首井井有條不混亂,還能平衡好郡內不同階層之間的關系。

陳長的確能被稱一句“大才”。

想明白了這一點,嬴政對陳長的臉色也好看了許多。

起碼不再總是用輕蔑的眼神瞥陳長了,這一項已經足夠陳長感恩戴德了。

然後嬴政又開始問趙不息近來在忙些什麽。

陳長小心翼翼的看了嬴政一眼,斟酌了片刻,“公主她最近一直在忙著種樹。”

“種樹?莫非是能提高果樹產量?”嬴政隨口問了一句。

陳長幹笑兩聲:“的確是和果子有些關系。”要是讓陛下知道黑石子討要農家弟子不是為了種莊稼而是為了種景觀樹,那陛下非氣死不可。

忽然,陳長又想起一茬事情來,他摸了摸懷中揣著的趙不息讓他交給“趙樸”的信件,不知道自己應不應該交給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