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趙不息的勢力進入潁川郡的好處迅速就顯現了出來,陳平和張良一同去和當地的貴族的溝通,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和當地貴族一起合作沿著馳道兩側修建大棚。

再給潁川郡的征夫們提供全程的糧食肯定是不現實的,黑石的糧食盡管寬裕,可也沒到能再多供給兩萬青壯半年吃喝的地步,更何況若是無緣無故給潁川的黔首供給糧食,那讓河內郡的黔首怎麽想呢,供給河內郡的征夫那沒什麽,稅賦他們也繳納了,可潁川郡的黔首又沒有繳納稅賦,憑什麽把河內郡的糧免費送給他們?

這時候可不講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自己都吃不飽飯,憑什麽把自己種出來的糧食給別人送去?

盡管趙不息若是真想送肯定是能送出去的,可是她深知“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在自己的治下百姓都沒有吃飽的時候擅自拿自己治下百姓繳納的稅賦送給別人肯定會讓自己失去民心。

不過雖說給潁川的征夫全部供給糧食是不可能的,不過給他們提供一部分還是可以的,黑石領頭拿出五千石糧草在潁川馳道兩側的大棚中施粥,再從潁川郡的大小貴族家中“募捐”五千石糧食,一共一百二十萬斤,多加一些野菜糟糠混著吃,起碼能保證去服役和回來的路上餓不死人。

讓潁川郡的貴族願意大發善心“捐獻”糧草出來必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這些貴族不從黔首身上撕下一塊肉他們都覺得自己善良了,讓他們拿糧食出來救助黔首?

去服徭役的黔首死不死關他們什麽事?反正他們可以用錢“買復”,捐點錢就不用服徭役。

這種不合作的貴族數量並不少。通常遇到這種貴族,張良會先去唱白臉。

仲父/賢兄,還記得我嗎?我張子房啊,當年我爹還和您一起喝過酒呢,看在我的面子上您捐點錢吧?要不然我和上面人沒法交代。

大部分貴族都會看在張良的面子上捐點糧食,畢竟大家都是韓國舊貴族,祖上三代都是熟人,看在熟人面子上就捐點唄。

當然也有部分不在意張良面子的。這些貴族心想,你家是五代相韓,可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韓國都沒了,你張家也沒落了,就憑你一個破落戶也想讓我看你的面子往外掏錢?

這些貴族往往都是表面上客客氣氣地招待張良,將張良送出家門以後就把大門一關,吩咐看門的門子下次再看到此人連門都別給他打開。

什麽幾代的交情,老夫沒聽先父說過,不認!

這時候就輪到笑眯眯的陳平登門拜訪了。

我是隔壁河內郡黑石子的門客,特地登門來拜訪你,和你談談合作。什麽,你不感興趣?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關門放韓信!

至於憑什麽抓你?當然是因為我們懷疑你是六國余孽了,我乃是奉郡守之命抓你全家前去審問,若是你自己身正自然不怕影子斜,你不願意去就是心裏有鬼,我看你就是六國余孽!

一般嚇一嚇大部分頑固的貴族也都會變得通情達理起來,不就是要錢要糧食,我給還不行嗎,我家世代都是樂善好施之家,最喜歡幫助那群窮黔首了。

最後募捐到的糧食,竟然比趙不息和張良預計的還要多出不少。

“這些貴族們還是很通情達理的啊。”趙不息看著陳平稟告上來募捐到的糧食數額感慨道。

一萬五千石,這些貴族是真有錢啊。而且這些貴族願意捐獻的這些都還只是九牛一毛,比起他們的財產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要不然也不會看在張良和陳平的面子上就願意捐獻出來了。

“嘖,這麽算下來,這些貴族家中至少藏匿了一百萬石的糧食。”趙不息估測了一下,打趣張良,“子房常說韓地貧窮,我看這不是挺富裕的嗎,這還是被秦人搜刮了一圈之後剩下的財富,若是放在十幾年前,韓國沒有滅亡的時候,估計這些貴族的財產還能多上十倍。”

趙不息推測韓地貴族家中至少還藏著一百萬石糧食是有依據的,按照人性來說,有一百萬身家的人讓他拿出來一萬塊錢來打發上門的小混混,他們盡管會在背後罵幾句,可還是願意拿出來花錢消災的,因為這些錢比起他們的財產來說並不值得一提。

如今韓地的這些貴族,拿出來一萬五千石的糧食來輕輕松松,那這一萬五千石糧食對他們來說也必然不值一提,要不然也不會張良一說或者陳平出面一嚇唬他們就乖乖捐獻了,若是對他們來說拿出這些糧食傷筋動骨,那趙不息想要要到這些糧食這些貴族必定會反抗幾下,可如今他們卻沒有一點動靜,可看拿出來這些糧食對韓地貴族來說不痛不癢。

張良卻只覺得兩頰赤紅,一半是羞的,一半是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