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我看我爹就是小瞧我,不讓我去遼東非要讓我去九原關找蒙恬……”

馳道上,濕潤的泥土還帶著點點露水,被騎著馬的士卒踐踏而過,留下了一行淺淺的馬蹄印。

這是一隊二千人的騎兵隊伍,從鹹陽出發,目的地是九原關。騎著玄黑大馬走在最前面的人,正是磨了嬴政好長時間才被他放出鹹陽的趙不息。

趙不息一臉怨念的罵罵咧咧,在她身側,張良含笑聽著,韓信依然沒什麽表情,範增則是顯得十分意氣風發。

“主君可以同我一起去遼東郡。”韓信認真道。

經過百越一戰之後,韓信一飛沖天,加上王賁的身體不好,百越一戰之後就臥病在床,所以這次兩線作戰,嬴政分別任命了蒙恬和韓信為大將。由蒙恬自九原關領兵二十萬自西攻打匈奴,由韓信自遼東郡發兵十萬輔助擾亂匈奴戰線。

至於她……嬴政讓她先去九原關跟著蒙恬。

還揪著她的領子告訴她戰場很危險,讓她老實聽蒙恬的話,不要到處亂竄,安心呆在軍營之中,不要仗著自己力氣大一些就領頭往前沖。

甚至為了警告她,還特意拿出了儒家的名言“君子不立於危墻之下”,告訴她身為帝女不要整日想著沖鋒陷陣。

如今聽到韓信的話,趙不息忍不住狠狠心動。

她覺得她爹就是太溺愛子女了,天生神力不上戰場豈不是浪費了上天給她的天賦?再說了,她之前又不是沒有帶兵繳過匪。

可想了想,趙不息還是蔫蔫的拒絕了韓信的邀請,盡管她知道韓信對她絕對忠誠,雖說名義上的大將軍是韓信,但是只要她開口,韓信就會把兵權交給他。

“算了,我得有自知之明,帶兵不是鬧著玩的,事關數十萬將士的性命,我先前從未帶過這麽多兵,冒然自大,也太不負責了。”趙不息嘆氣。

她自認為自己不是韓信那樣的天生將才,還是先跟在有深厚帶兵經驗蒙恬身邊學半年再說。

畢竟她前面,還有一個和她如今情況很相似的紙上談兵“大才”趙括在那邊放著呢。

韓信想了想,很認真道:“主君,帶兵很容易的,其實領一千人和領十萬人沒有什麽區別。”趙不息不太想搭理韓信。

有的人,第一次帶兵就留下了“多多益善”這個成語,可還有的人,第一次帶兵留下的是“紙上談兵”這個成語。

可又走了半日,要到分別的十字路口了,趙不息要繼續北上去九原關,韓信則要前往遼東。

經過嬴政趙不息和幾個將領的商量,韓信所帶的這十萬秦軍要充當一支奇兵,在匈奴將大部分的兵力都調到九原關戰場後,再從側方直入,打匈奴一個措手不及。

所以韓信並沒有在鹹陽外點兵拜將,而是只領著千人悄悄前往遼東郡。他的十萬將士中,將有二萬人是從雁門關調過去的老卒,剩下的七萬人則由各地逐漸抽調過去。

趙不息還向嬴政討要了一道可以在遼東郡就地征兵的旨意,理由是十萬軍可能不夠用。

最後又討要來了五萬名額。

“你到了遼東之後,在遼東遼西和附近幾個郡使勁招兵,能招多少兵就招多少兵。你的能力我是信任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嘛,使勁招兵就是。”趙不息叮囑韓信。

韓信皺皺眉:“陛下只給批了五萬名額,若是再多,就不給撥糧草了。”

“沒事,你主君我有的是錢!”趙不息辛苦這麽多年就是為了有一天能有底氣的說出這句話。

趙不息指著範增:“這次亞父和你一起去遼東郡,你能招多少兵就招多少兵,燕趙都是咱們經營了多年的地方,你招兵應當比較容易,招完了兵,你直接把人數報給亞父,他直接走海路,從臨淄膠東調糧。”

呂雉比趙不息想象到的做的更多,這兩年在制鹽販賣鹹魚的同時,她還囤了大量的糧食,足夠二十萬軍吃上整整一年。

“若是不夠,再從泗水東海郡運。”趙不息底氣十分充足。

以河內潁川、泗水東海、膠東為點,趙不息的勢力籠罩了半個中原,天下二分之二的主要產量地,在這片二角形區域內,趙不息的勢力比秦朝廷的勢力更加根深蒂固,橫跨先前的燕趙齊楚魏韓五國,這片地方之內,甚至到了不知始皇帝只知黑石子的地步。

趙不息可是認真參謀過王莽竄漢劇本的人!

當然,嬴政對此不是一無察覺,只是在趙不息“反正六國之黔首本來對秦也沒什麽認同感,與其讓他們在六國余孽的帶領下造反,還不如在大秦公主的帶領下建設秦朝呢。”的說辭下,默認了趙不息在這幾地做她的“賢人黑石子”。

與其讓黔首覺得他們還是六國人,倒不如讓他們覺得自己是黑石人,畢竟六國余孽是嬴政的敵人,而趙不息則是他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