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2章 香餑餑(第2/2頁)

若是一位三觀正常的觀眾看過這些影片,總會感覺有那麽點子違和,以及不舒服的趕腳。

說白了,就是和觀眾的正常三觀出現的差異。

這時候的導演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總喜歡在影片中夾帶私活,好像不如此就不舒服,不是正常導演一般。

吳東的導演工作室,就沒有三觀方面的問題。

他是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片子裏有不正常的三觀。

其實,導演工作室簽得那位,已經有些小名氣的工具人導演,拍攝第二三部的素材中可有那麽點子夾帶私活的痕跡。

只不過,最終剪輯權掌握在吳東手裏,那些夾帶了私活的素材通通都沒要。

至於看到成片,對方心中是什麽想法,他根本就懶得理會。

真以為他消息閉塞啊,那廝和國內那幾家有名的民營影視公司私下裏眉來眼去的,就算他想留下來,吳東也不樂意。

吳東自覺自己的片子三觀很正,符合大部分觀眾的觀影口味,起碼票房成績絕對差不了。

可誰知道,頂著《投名狀》和《集結號》這兩部戰爭片的巨大壓力,《功夫神醫》第二部的票房成績一路上揚相當亮眼。

不管是《投名狀》還是《集結號》,都帶著相當程度的悲情氛圍,觀影氛圍頗有那麽點子沉重。

而《功夫神醫》可是純粹的爽片,又有第一部的底子在,一月出頭上映,等到下映的時候足足拿下了一點五億的票房。

雖然比不得《集結號》和《投名狀》,卻也算是極為成功的成績了。

要知道,《功夫神醫》第二三部的拍攝成本,加起來也沒有超過兩千萬。

這一下,算是徹底爆火了。

更叫影視圈覬覦的是,因為第一部的鋪墊和優秀成績,第二部和第三部拍攝的植入廣告收入大增。

雖然沒有越過成本那麽誇張,卻也差不了多少。

當然,吳東不會傻到將兩部大有前途的影片,拍攝成為所謂的廣告片。

所有的植入廣告,都是融入了劇情之中,並不顯得突兀,也不會顯得太過刻意。

這就是都市片的最大優勢了,更別說還有貼片廣告之類的收入,反正這次吳東的導演工作室絕對賺翻。

加上成績不會差的海外票房,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收入,單單第二部就能給工作室帶來起碼四千萬左右的純利潤。

要知道,這還只是第二部的收入,等到五一的時候第三部上映,又將是一波大賺特賺的美好經歷。

一時間,吳東的導演工作室,真的成了香餑餑。

就算他在家鄉縣城過年期間,工作和私人手機一點都沒有消停過。

不用說,都是想和吳東的導演工作室合作,在後續的《功夫神醫》影片中分一杯羹。

要說態度最為積極,熱情的當屬合作了四部影片的晉省煤老板,一口氣給吳東送來了好幾卡車地方土特產。

沒辦法,新創建的影視公司,借助三部已經上映的成功影片,不僅順利在影視圈站穩腳跟,並且名氣還相當之大。

畢竟,能制作出品賺錢商業電影的影視公司,在眼下的內地娛樂圈別提多吃香了。

更別說,幾部電影給這廝賺取的利潤,一點都不少。

煤老板的錢也不是那麽好掙的,盡管此時的煤炭價格一直都在上漲,可國家也在出重拳嚴厲整頓。

再說了,煤老板的開銷可不小,而且冒著的風險也極大。

怎麽可能比得上,幾部賺錢電影給自己帶來的輕松愜意?

吳東聽得出來,李姓煤老板有往影視圈加大投入的心思和想法,前提是能夠和吳東的導演工作室,繼續親密合作下去。

為此,這廝可是許下了不小承諾,給予吳東的好處絕對不少,相當的有誠意。

其實對方真的想多了,只要那廝的影視公司,在後續的電影合作中不出現問題,吳東才懶得換一個合作對象。

還是那句老話,和不幹預劇組運作的煤老板合作,還是相當輕松愉快的。

沒見,後來影視圈被那些互聯網巨鱷滲透的時候,好些影視圈人士都說過想念以前煤老板的話麽?

至於其他影視公司示好,吳東也沒有拒絕,只是並沒有進一步的舉動而已。

在家鄉縣城,吳東和老弟過了一個難得的安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