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3章 又一部精品(第2/2頁)

錦衣衛的職責,可不僅僅只是影視劇中,拿官入獄的存在,他們還有在敵境刺探軍情,甚至冒險充當斥候的責任。

可以說,每次大明對外征戰,錦衣衛都是沖鋒在最前線的精銳斥候,每年因此死得不明不白的錦衣衛,絕對不在少數。

像是薩爾滸這樣的大戰,怎麽可能少得了錦衣衛的身影?

從幸存錦衣衛的口中,豬腳知曉了不少遼東那邊,不為人知的惡心事兒。

後金那邊,可以說完全就是大明這邊的權貴,以及膽大妄為的大商人武裝起來的。

什麽鐵器,工匠之類大明律明文規定,絕對不許輸送出境的戰略資源,權貴們和大商人卻是將之當發財的渠道,而且還是壟斷的那種。

誇張的是,有時候後金蠻子使用的武器,質量甚至比遼東邊軍還要好。

遼東那邊的邊軍,幾乎已經爛透了。

薩爾滸之戰,大明最後的機動兵力慘敗,幾乎全軍覆沒,與其說是敗在後金手裏,還不如說是擺在大明的權貴,大商人還有邊軍以及文官集團的聯手之下。

當然這些考量,不是幾位從前線逃出生天的錦衣衛底層好手能夠了解的。

就是豬腳,也是混成了錦衣衛副千戶,因功得到九千歲魏忠賢認可,才有資格參與一些比較重要的私下聚會,通過了解的信息猜測出來的。

權貴和大商人,還有邊軍之所以,都不希望後金滅亡,那是出於利益考量,其中的邏輯關系令人細思極恐。

其中邊軍的心思最為惡毒,參加薩爾滸之戰的大明最後一支機動力量,乃是受到朝堂絕對掌控的武裝力量。

其中,就有快要徹底凋零的戚家軍一部。

邊軍將領選擇的是完全受自己掌控的家丁政策,而不是戚家軍這樣的受朝廷和皇帝控制的正規軍制度。

至於文官,除了金錢方面的利益考量之外,最大的目的就是不想武將有出頭機會。

就算大明最後一支機動兵力損失殆盡,以後在和後金的戰鬥中處於絕對劣勢,也在所不惜。

總之,《繡春刀》第一部的情節,將大明後期最大的問題,也是最致命的問題講述得相當清晰明白,讓觀眾一邊欣賞精彩廝殺的同時,也忍不住陣陣頭皮發麻。

影片情節就此結束,看著崇禎皇帝被從天而降的餡餅砸中,從而欣喜若狂的畫面,所有觀眾都不由心頭發沉。

片子絕對是好片子,對歷史的表述不說叫所有觀眾都滿意,起碼大家都認可影片的情節。

比起原本的《繡春刀》,描述最多的乃是小人物的掙紮,以及叫人感覺好笑的陰謀詭計,大唐影視拍攝的這部,不管是立意還是從格調上來講,都強出許多。

但凡對明朝的宗室制度有所了解,就能明白崇禎皇帝在沒有繼位之前,絕對屬於皇室中的小透明。

不要說九千歲魏忠賢不會將他放在眼裏,就是那些文官大佬,又有哪一個將其當做重要人物對待?

區別就是,文官大佬們善於隱藏情緒,不會輕易叫崇禎皇帝看出破綻。

而魏忠賢,作為天啟帝的絕對心腹,就算真的看好崇禎帝,也不會有任何不妥當的表示。

開玩笑,木匠皇帝能將他擡上九千歲的寶座,也能輕易將他送入深淵徹底無法翻身。

可偏偏就是九千歲魏忠賢正常的表現,放在崇禎帝眼裏就不一樣了,加上外界輿論的影響,心中沒有惡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說影片裏顯出的厚重歷史因素,單單打鬥情節就相當精彩,絕對屬於此類典範之作。

《繡春刀》的打鬥動作,總基調自然是吳東制定的。

以實戰為主,並沒有內功真氣之類的玩意,可展現出來的戰鬥力,卻是相當的驚人。

那是吳東根據主世界,自己熟悉的黑虎寨外功高手的手段,改良泡制出來的。

別的不說,很有傳武的風采,也有相當犀利的實戰能力。

和俠客之間的小範圍江湖激鬥,還有和官員護院之間,帶著明顯戰場廝殺痕跡的戰鬥風格,讓觀眾印象十分深刻。

又是一部質量上乘的經典電影,自然票房也相當給力。

只用一周時間,就輕松從早先上映兩州的《赤伶》手中,搶奪了周票房冠軍,引得整個影視圈一片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