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8章 朝臣:賈蓉這小子很狡猾(第2/3頁)

等回過神慢慢琢磨,很快就能察覺通州和津門兩地的不同尋常之處。

關鍵的是,此時的津門和通州官場,已經被金陵四大家族牢牢把持,外人想要伸手可不容易。

內閣大佬可不會為了琢磨點事情,就耗費大量資源強行插手幹預,其余勢力則是沒有那強悍的實力。

賈蓉這廝,小小年紀竟然如此狡猾!

朝堂大佬們,理清了思緒和邏輯後,不由對金陵四大家族首領寧府當家人賈蓉刮目相看。

要說這次的事情,不是賈蓉刻意所謂,打死他們都不相信。

當今其實早就心中了然,只是需要一個好的開頭罷了,不然賈蓉想要達成目的,也不是那容易的事情。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大明宮內相戴權的通風報信。

若不是這廝,將當今的心態完全告知賈蓉,這才能夠讓他直接抓住機會,不然事情肯定還會有波折。

當今早就起意試一試一條鞭法,看看能不能替朝廷增加財政收入,至於實行的規模大小,倒是沒有太多要求。

事實上,王子騰接手了在津門以及通州,實行一條鞭法的任務後,開始還有些惶恐。

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了,需要小心防備的對象少得可憐。

既然如此,那他要是還做不好的話,那就說不過去了。

很快,有關一條鞭法的宣傳,便通過兩地衙門強行推行下去,目的是直接下沉到宗族鄉村的每一戶耳中。

想要做到這一點,若是按照老傳統,老手段自然相當困難。

什麽東西都是在衙門門口張貼布告,看得懂和聽得懂的存在,又怎麽可能會是常年不入城的底層百姓?

到時候,布告內容經過幾番轉手,還不知道會改變成什麽鬼樣子,很可能和原本的意思直接南轅北轍。

然後,經手此事的相關人等,又多了一條從百姓身上盤剝的門路,就這麽誇張。

好在,王子騰手下,也接收了部分來自賈家族學的優秀學生,其中的佼佼者甚至還有《馬屁評論》這份京城第一大報實習的經驗。

咳咳,像是報紙這樣的玩意,朝廷和文官集團,是絕對不會允許私人經營的,一旦發現苗頭不對立即扼殺,那是絕對不會手軟的。

封建禮教時代,對於意識形態和輿論宣傳十分敏感,根本就不可能放開限制。

有些小說中,豬腳玩花樣一般,弄出了影響力巨大的報紙,那就是在給自己招災引禍。

不說皇家有沒有可能卸磨殺驢摘桃子,就是文官集團為了自身話語權的穩固,絕對容不下豬腳繼續活著。

想想看,若豬腳是個腦子一條筋的貨色,通過創辦報紙掌握了王朝輿論宣傳陣地後,會不會腦子發熱置疑儒家經典和儒家對社會的負面作用?

不要懷疑,一旦口水仗打起來,什麽話都能說出口的。

加上現代社會對於儒學的批判環境,豬腳要是受到影響開啟狂噴模式,那就是自取滅亡了。

只能說,賈蓉十分聰明的將《馬球評論》和馬球聯賽綁定,讓讀者的第一反應就將其當做一份娛樂性質的報紙。

實際上,報紙的趨形早就在民間有所發展,只不過都是打擦邊球和玩花邊新聞的博眼球罷了。

《馬球評論》實質上,也差不多如此,很少言及朝堂事務,以及火爆的社會事件。

真正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評論,都是副刊的讀者評論。

閑話不提,王子騰在賈家族學優秀學生的提議下,決定采取新的宣傳模式,一定要將一條鞭法的政策宣傳到最底層。

而不是和以往差不多,只是流於形式,最後再來一句“皇權不下鄉”,十分矯情的遮掩過去。

那不過就是一個王朝統治,最躲懶的方式罷了。

地方官員真要是有本事將權柄蔓延下鄉,看看皇帝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於是很快,許多津門和通州兩地,行走於鄉村之間的貨郎,就成為了第一波宣傳主力。

這些行走鄉村的貨郎,為了能夠討口飯吃,那是絕對舍得下苦力的。

他們口齒伶俐,在經常行走的鄉村面熟得很,能夠得到當地百姓的部分信任。

官府只需要將這些貨郎召集起來簡單培訓,然後以銀錢獎勵驅使他們動作起來,那效果真是剛剛的。

不過短短半個月時間,通州知州璉二派出去的采風使者,便傳回了叫他相當滿意的消息。

采風使者所去的幾個村莊,最底層的村民都知曉了一條鞭法的名字,知曉這是朝廷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最新頒布的善政,對他們相當友善。

可也就是如此了!

畢竟那些貨郎乃是臨時召集起來,只是進行了十分簡單的培訓,本身對於一條鞭法就不是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