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超然(第2/3頁)

當今反應過來的時候,上皇的身體不支直接掛去了。

為了叫這位走得風光,當今咬牙從內庫拿出百萬兩銀子,給上皇來了波風光大葬。

本來,按照紅樓故事的脈絡,接下來就是當今針對開國勛貴集團下狠手整頓的節奏。

只是,在這裏並沒有發生!

察覺到開國勛貴集團的重要作用,當今及時調整了策略。

不調整不行啊,文官集團的勢力膨脹太快,就是當今都感覺心驚膽戰。

當然,這裏頭少了不寧府賈蓉的推波助瀾。

一本推演性質的小說《大明三百年》,就足夠叫當今和開國勛貴集團,全都感受到了沉重壓力。

小說裏的推演,簡直就和真實的一般無二,叫看過或者聽過的存在,都懷疑前明是否真的維續了近三百年?

尤其是文官集團徹底做大,皇位都能暗中把持的時候,那真的是相當刺眼。

故事裏虛構的幾位前明皇帝,只要稍稍有些心思和作為,觸犯了文官集團的核心利益,便會死得不明不白。

什麽落水得了傷寒,什麽中了丹毒之類的事情,看起來那麽的自然,實際上卻是經不起推敲。

為了這書,寧府賈蓉遭遇了禦史台和都察院,前所未有的強力彈劾攻擊,就好像他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一般,不少不足以平民憤的那種。

可文官集團如此強力的反彈,不僅沒有傷害到寧府賈蓉,反倒引起了當今的強烈懷疑。

加上邊塞戰事頻繁,寧府賈蓉自然屁事沒有。

相反,當今似乎有意拉攏開國勛貴集團,甚至部分加強了他們手裏的軍權。

話說,伴隨天氣異常天災頻頻,邊塞那邊也不寧靜。

遭遇氣候變化,被折騰得難受至極的可不僅僅只有地處中原的大乾帝國。

西北和北方的遊牧部落,遭遇的天災損失更加嚴重。

起碼,大乾北方還有開國勛貴集團幫忙緩解壓力,塞外的遊牧部落就得自己硬抗了,還得防備其他部落的偷襲。

草原上的生存環境極端惡劣,動不動就是滅族的大禍,生存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正好這時,草原上出現了一位影響力和能力卓絕的部落首領,直接組成部落聯盟朝大乾瘋狂攻擊而來。

西北和北方邊塞,頓時狼煙四起喊殺聲驚天動地。

盡管大乾邊軍實力和武備更強,可架不住敵人不怕死啊。

若是不能順利沖入繁華的中原搶掠,他們也避不開一個死字。不管如何都是死,那還有什麽好說的?

邊軍哪裏經得住草原部落聯盟如此不要命的沖擊?

三十萬人馬分布在數千裏邊塞重鎮,拼人命互相消耗也折騰不起啊。

當今和朝堂,怎麽可能允許已經殺瘋了的草原異族進入中原腹地?

自然只能拼命支援邊塞,開國勛貴集團的作用頓時顯現出來,還是能夠拿出一些武將人才的。

可問題是,開國勛貴集團在外海的發展,可以用順風順水來形容,投入了大量物資和人力,有人才自然也是優先投放外海那邊啊。

和東南沿海大族爭奪倭國貿易主導權,經過長達三年持續不斷的海戰,終於將東南沿海大族的海上勢力清除出去。

這時候,賈蓉在暗地裏將石見銀山的消息放出去,頓時就讓開國勛貴集團徹底瘋狂了。

在得到了確切消息後,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更大。

就是不分開國勛貴大佬,都主動跑去外海折騰了。

至於大乾腹地,就那麽個死氣沉沉的樣子,只要能偶維持住家族影響力便成。

若是學文官集團背後鄉紳勢力,趁著天災人禍不斷的光景,大肆兼並土地折騰的話,當今能忍?

有些事情不是想不明白,而是利益動人心!

此時,外海的利益明顯超過了大乾腹地的利益,那怎麽樣選擇就很好做出了。

與其在朝堂上和文官集團爭權奪利勾心鬥角,還不如在外海立下一番基業。

尤其是,當開發了差不多十年時間的新濟州島,以一個政治實體向朝廷稱臣納貢,並且順利得到朝廷認可和冊封後,所有有心思的開國勛貴家族都忍不住了。

盡管,朝廷只是封賞了一個新濟公的外藩爵位,卻也足以叫自家祖傳爵位,已經跌落得不成樣子的開國勛貴大佬眼熱了。

尤其是,得到了中原朝堂的認可後,新濟公可以世代傳承,甚至都不用管中原朝廷是否變換朝代。

可以說,到了此時寧府已經從開國勛貴集團的圈子,徹底超脫出來了。

別看賈蓉眼下還只是一個一等將軍爵,可他去了外海就是正兒八經的新濟公,朝廷認可的那種。

牛!實在牛!

賈蓉的在大乾的地位,也變得有些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