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章 海防

在四月的時候,“破浪1號”運輸船在巴達維亞轉運移民的時候,從碼頭貨棧裏提取了兩門12磅炮,兩門14磅炮,運回了漢洲。

這四門火炮是路德維德指示巴達維亞艦隊提供的,至於16磅以上的火炮,那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禁售物資。

自從這四門火炮運回漢洲後,立刻被拖到了黑山堡軍營。瞧著這四門17世紀的所謂重炮,當時齊天第一感覺就是,怎的如此簡陋和笨重!

兩米多長的鑄鐵炮管,口徑也就是10——12厘米,可以發射6磅到12磅火藥,最大射程三公裏多。如果真的在陸地戰場上或者海上的話,火炮發射的時候肯定會受到很多自然環境甚至是人為因素所影響的。估計有效射程,在二百五十米到兩千米之間。

齊天只猶豫了不到一分鐘,就讓工匠拉了一門14磅的火炮去研究了。剩下的三門火炮,從眾多移民裏又揀選了五十幾個人出來,開始練習火炮射擊。包括能簡單測距,火藥配比,各種炮彈用途,操作流程掌握等各項火炮操作技能。

因為沒有戰船,只能在陸地上練習火炮射擊。但這陸地上的固定目標射擊,與海上漂浮不定的目標比較起來,自然要容易的多。只兩個多月的時間,火藥浪費了幾十桶,火炮也壞了兩門,五十多個炮手雖不能說指哪打哪,但也能擊中目標位置十之八九。

至於他們以後上船以後充當炮手,能不能擊中移動中的戰船,那恐怕還需要這些人再多加練習,或者說,要增添一些運氣在其中。

看著剩下的一門12磅火炮,眾人不免對荷蘭人腹誹不已。尼瑪的,賣給咱們的火炮,合著是你們不要的舊炮。刷了一層鐵漆,就以新的價格賣給咱們。

要不然,這火炮還沒打幾十發炮彈,就廢了兩門。看來,火炮還得靠自己來鑄造。

就在齊天地耐心快被消磨殆盡的時候,我們的瑞士鑄炮師斯蒂芬·格裏希丁在充分參驗那門購自巴達維亞的14磅火炮,並在幾個來自佛山的鐵匠協助下,終於鑄造出一門合格的14磅鑄鐵火炮。經測試後,性能和射程均優於巴達維亞買回來的火炮。

“總管大人,我保證,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再鑄造出16磅到20磅以上的火炮!相信我,以上帝的名義保證!”斯蒂芬·格裏希丁仿佛突然有了萬分的信心。

雖然,齊天很想在最短的時間裏,擁有16磅以上的火炮。但他知道,火炮的研究制造,不能一味地求快,需要不斷的技術積累和技術探索。

“斯蒂芬,我相信你。對你,我一直都很有信心。現在你除了繼續研究鑄造16磅以上的火炮外,再對4磅的小火炮進行改良一下,能否在不影響其性能的情況下,鑄造的再輕一些。”齊天考慮到,七月間與荷蘭人會攻亞齊王國,那裏全都是叢林,攜帶火炮的話,不便拖移。

如果火炮重量能輕一些,士兵拖移的時候,也會輕松許多,甚至可以快速地在戰場布置火炮。

漢洲既然造出了14磅的火炮,那麽海防就有必要建立起來了。火炮威力不足,但咱可以將炮台建的高一點,依靠地勢,也能發揮出16磅炮或者18磅炮的威力出來。

建業城外的碼頭,是建在一個內凹的海灣內,兩側有高聳的山嶺。齊天設置的1號炮台是正對著碼頭方向,計劃前期建16個炮位,布置6磅炮、8磅炮,12磅炮和14磅炮各四門。

兩側山嶺分別為2號炮台和3號炮台。因為不需要考慮敵人會從兩側山嶺登陸,全部設置12磅炮和14磅以上的火炮,炮位均暫設十個。

所有的炮位計劃動用大量的水泥和條石,並都設計成半掩式,防護厚度,水泥加條石會達到三十多厘米,可以承受16磅到24磅的艦炮轟擊。當然,如果敵人的運氣足夠好,炮彈直接擊中射擊孔,那只能自認倒黴。

所有的炮台計劃在今年的八月修築完成。屆時,除非來襲的敵人舍得付出被擊沉數艘乃至一半戰船的代價,否則,不可能從容地在碼頭登陸並發起進攻。

不能從碼頭進攻,那麽敵人只能繞到距離建業城稍遠的淺灘或者林木稀疏的地方,進行搶灘登陸。以目前漢洲的武力,除非來襲的敵人船只和人員非常多,否則,你就是登陸,都將變得很困難。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漢洲人口的會逐漸增多,防禦設施也會越發完善,到那個時候,將不懼任何敵人來襲。

目前,正對著碼頭的1號炮台已經完工,十六個炮位,已安裝了十二門火炮,剩下的四門14磅炮,還需要黑山堡鑄炮工坊生產和驗試。

自火炮就位後,就開始不斷的測試火炮射界和彈著點分布。務必要做到,敵船來襲時,炮台的各個炮位知道該使用什麽規格火炮,多少的火藥配比,炮口仰角傾斜度是多少。盡可能地給予敵船以殺傷和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