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章 抵京

九月二十二日,大明,北京。

關外不斷有消息傳來,建奴似乎正在醞釀第再次入關,往攻大明腹地,駐寧遠的關外提督鎮總兵吳三桂也接連遣使入京,言建奴已大兵雲集,恐破關而入,催請朝廷籌集物資軍械和援軍,出關以阻建奴。

因而,從山海鎮、薊州鎮,到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等幾個主要邊鎮變得風聲鶴唳,已開始全面戒嚴,凝神戒備建奴的再次破關入圍。

而京師等京畿地區也開始全面戒備,北京附近的密雲、薊州等軍鎮遊騎散布於四野,試圖查探可能存在的建奴前導偵騎和細作。

一列長長的車輛隊伍迤邐從東邊而來,直奔廣渠門。齊國使者黃子加騎在一批馱馬上,擡頭看著前面那座由巍峨高大的城墻圍起的城市,心中震撼不已。

京師廣渠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5年),又稱沙窩門,是北京城外城東側的唯一一座城門,也是外城門中比較簡樸的一個,與廣安門遙相呼應,整個城門,主要包括廣渠門城樓、箭樓和甕城,型制非常巨大。

如此堅固的城墻,巨大的城市,還有眾多的人口,為何會被遼東那區區十幾萬的建奴摁在地上不斷的摩擦呢?

這個時候,黃子加不由想起齊天經常在私下裏,不無惋惜地提及大明的悲壯和無奈。今日入得北京城,也不知道何時可以面見大明的皇帝,或者見到有話語權的朝廷大臣,以表達齊國對大明的支持,以及得到大明的正式承認,並建立直接的聯系。

數日前,使團隊伍擊潰了來襲的賊寇大軍,陣斬四百六十余(陸戰隊火槍斃傷者均在戰後被衛所官軍斬殺以邀軍功)。在到達武清縣城後,天津右衛指揮僉事王慶有立刻派出軍士分頭往天津右衛和京師兵部報功。當夜,他們幾個主要的衛所軍官還邀請使團代表和陸戰隊官兵,進入武清縣城,好生招待一番。

這些衛所軍官本以為齊國隨行的護衛軍卒只敢躲在遠處對敵施放火銃,卻未想到,他們在賊寇開始退卻的時候,竟然端著一支支裝備了短劍的火銃,奮勇地追了過去,就連他們的那位年輕的大使,也是跟在後面端著火銃沖了出去。

這些來自遙遠南方大陸的齊國使團上下,整場戰鬥下來,表現的異常神勇,而且士兵之間配合非常默契,作戰技能更是嫻熟無比,顯然是受過長期的軍事訓練。

此番大破數千襲擊番邦使者的賊寇,而且又是在京畿附近,他們這些衛所官兵幹凈利落地擊敗來襲賊人,想必一定會受到兵部和朝廷的褒獎,升官發財自然不在話下。因而,幾個主要的衛所軍官隆重款待這些與明人幾乎無異的齊國使者和隨行護兵,感謝他們在作戰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援。

在廣渠門外,一隊巡查的明軍上前詢問使團隊伍,鴻臚寺少卿左友義出示了公函和印信,言道,此乃域外齊國使者朝覲皇帝,隨行車輛上也是齊國供奉的禮品與朝廷。

那名巡查的百戶軍官瞪大眼睛,不由驚訝地看著隊伍中間數十匹馱馬拉運的火炮。乖乖,以前那些番邦使者敬獻的禮品都是海外特產,或者珠寶玉石,這個從來沒聽說過的齊國,居然給我大明敬獻的是紅夷大炮呀!

夷,這個齊國,怎麽聽著國號不像是番邦稱謂呢?而且,在目送著近百輛大車陸續駛進了廣渠門時,在隊伍一側看熱鬧的幾個明軍瞧了半天,發現除了打頭一個年輕人有些南洋土人模樣外,在整個隊伍當中似乎就再沒發現任何其他番邦模樣的使者。

在進入北京外城的時候,包括黃子加在內的所有的齊國使團人員都顯得異常激動。這裏可是大明的京師,大明王朝的首都,整個神州大陸的政治中心。不說它的影響力有多大,僅憑借此城擁有的六七十萬人口,也足以讓這些來自荒僻漢洲大陸的齊國人,感到萬分的震撼。

整個北京城規模巨大,人口也是很多,但行進在城中的道路上,卻發現,城裏顯得有些蕭條,沿街的許多店鋪都是關著門的。隨口一問,方才得知,京師又戒嚴了,並執行夜間宵禁政策。說是關外建奴要起大軍入破關入圍,城中要防備建奴細作的混入。不過,城裏的基本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還是可以進行的,所禁止的也是大規模人群聚集和一些重大的戶外活動。

正午時分,使團隊伍終於進入了內城,隨後便直奔鴻臚寺附近的夷人館,準備安排這些來自漢洲大陸的齊國使者入住,等待崇禎皇帝和內閣的詔命。

“這位仁兄請了。”在接近鴻臚寺的時候,鴻臚寺主薄薛恒春見街上行人急色匆匆地往西市趕去,其中不乏有朝廷官員,心中好奇,拉住一位青色袍服的官員(明代五至七品官員著青色官服)輕聲詢問道:“觀諸位行色匆匆,敢問京城可有大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