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章 東部大開發(四)

“西邊十幾裏外,有兩個土著部落,兩三百人的模樣,數月前,來到我們營地附近。嗯……,我們對他們加以引導,另外他們也貪圖我們此地的吃食。如此,便幫著我們做些苦力的活計。”少梁堡(今澳洲陽光海岸)指揮何滿喜小心地答道。

齊遠山聽了,不置可否,轉身離開小土窯,繼續巡視營地。對於何滿喜口中所言的“引導”,無非是使用暴力手段,讓這兩個土著部落明白一點,來此拓殖的齊國移民拳頭很硬,勿要輕易招惹。而且,對於少梁堡的漢洲人征召,最好是乖乖服從。至於報酬嘛,給你們一口飯吃,就足矣了!

“土著不許在營地裏過夜,更不許在營地裏居住。”齊遠山邊走邊說道:“雖然土著人的武力孱弱,但平日間的警戒護衛,不可輕忽。”

“大人放心,每到傍晚收工的時候,都是將他們盡數放歸部落營地,不會讓他們在營中過夜。”何滿喜見總管大人對於引進土著勞力並不排斥,心裏送了一口氣,“這些土著在營中勞作的時候,也是頗為規矩,根本不敢生事。就是一個個吃得比較多,著實消耗了我們不少糧食。”

“日常消耗要有一定的規劃和計數,斷然不能即將消耗殆盡時,再行請求運輸補給。”齊遠山對於土著消耗些許糧食並不以為意,只要能盡快地將定居點各項設施完善起來,讓移民可以節省更多的精力,即使費些糧食,讓那些苦哈哈的土著在移民營地裏吃飽肚子,也是非常劃算的。

齊遠山從建業城一路過來,看到北邊的威海(今澳洲東北沿海凱恩斯市)和雲陽(今澳洲東部沿海城市湯斯維爾)兩地的倉庫裏,囤集了大量的糧食、布匹、農具,建築材料等移民物資。而且,未來幾個月,隨著移民過來的船只,也會從威遠城(今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斯比港)和新鄉城(今東帝汶南部蘇艾鎮)帶來大量的糧食。

可以說,齊國漢洲本土和幾個海外領地,所有的糧食產出不僅足夠維持全國民眾的口糧需求,還略有富余。但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運來的糧食,還是來者不拒,統統予以收購,存入各地的糧庫,除了應對每年新增的移民所用外,還要作為戰略儲備糧,以備不時之需。

作為齊國的最高統治者,齊天深切的了解,漢洲本土不論是開發了數年的北部地區,還是剛剛開拓的東部地區,土質都不是很肥沃,產出實在有限,而且還會面臨多變的氣候變化。

比如在去年夏季,建業府持續暴雨,使得境內幾條河流水位迅速上漲,並沖垮堤壩,淹毀農田十余萬畝。更有三年前,整個秋冬季節,又是持續幹旱,河水幾乎全部斷流,幾個城鎮附近水庫的水位也降到最低點。

若不是漢洲本土歷年積存大量的庫存糧食,以及帝汶島和威遠島幾個海外領地的糧食輸送,恐怕建業府數萬人會再次體驗到大明的饑荒歲月。

因而,齊國政府為了糧食保障,對於帝汶島和威遠島這兩處產糧地區,勢必要牢牢地掌控在手裏。而且,未來這兩個地方也被政府規劃為漢洲本土的農產品主要輸出地和原料供應地,全力發展農業和林業生產,保障本土的米袋子和木材需求。

1月21日,齊遠山一行終於抵達大興堡(今澳洲布裏斯班市),一座建立在河口附近的沿海據點,這裏雖然仍舊屬亞熱帶地區,但由於受大陸型氣候的影響,夏季天氣比較幹燥、涼爽,冬天溫和、濕潤。降水大部集中在12月至翌年3月,雨後常引起河流泛濫。

齊遠山剛剛踏上大興堡的碼頭時,就看到河口附近,滾滾的河水卷著枯樹和枝葉,湧入大海,在入海口處,有一道混黃和蔚藍的分界線。

“在冬季的時候,降雨還是比較少的,河水也沒這般泛濫。”大興堡副指揮湯啟民見齊遠山一直盯著混黃的河水,便在一旁說道:“去年的時候,主要是在搞營地建設,一時間也騰不出手去修河堤。不過,我們的營地位置較高,尚不至於淹了過來。”

“以後人口多了起來,俺們必須要將靠近營地的北岸河堤先修建起來。”齊遠山說道:“否則,若是遇到一個特大暴雨時節,俺們整個大興堡就沒法住人了。”

“今年我們大興堡可以分配多少人過來?”湯啟民問道。

“五百人。”

“啊,這麽多人!”湯啟民驚喜地說道:“那我們這裏的人口豈不是一下子就突破八百人了。如此一來,許多事情也就好辦多了。”

“是呀,只要有了人,什麽事情都好辦多了。”齊遠山點點頭說道:“今年俺們大興地區數個定居點,一共會分過來兩千人,加上前期拓殖的移民,差不多有近三千人了。此地河流縱橫,土質看著也比北部較為肥沃,所以今年內,俺們必須要努力做到糧食自給率達到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