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章 捷報(一)

1643年5月17日,大明,山東,南長山島。

長山島指揮趙宏興每日在巡視完南長山島上的各處臨時營地後,都顯得憂心忡忡,分外焦慮。

因為糧食短缺,島上的眾多難民現在每天只吃一頓飯食,而且還是比較稀的米粥,或者面糊糊。即使這樣,糧庫中積存的糧食也在以肉眼可見的程度下,迅速減少。雖然還有四五條漁船在附近海上打漁,但這裏並非海洋島漁場,每日所獲也不多,只能聊以自慰而已。

除了擔心島上的日益增加的糧食危機,趙宏興還對出外劫取建奴物資的陸戰隊和鄉兵,也是憂心不已。建奴入關肆虐河北山東兩地,那可是有十萬大軍之眾,若是一個不小心,徐傳興等陸戰隊官兵被大隊建奴兵馬給圍了,造成全軍覆沒,那對長山島而言,不啻於最為嚴重的危機。

糧食不足,島上又聚集了七千余難民,沒了陸戰隊和鄉兵的彈壓,若是鬧將起來,豈不是會將整個長山島基地給毀了?

雖然,在徐傳興帶走了陸戰隊和鄉兵後,趙宏興又將最早一批留居此地的兩百多居民匆匆武裝了起來,配發了刀劍、長矛,以及部分火槍,但要是面對饑餓的六七千難民,還是有些力有不殆。

“大人,大人!”正當趙宏興為長山島上嚴峻的形勢憂慮不已的時候,一個鄉兵小隊長匆匆地跑到城中官廳報告,“大人,我們捉了兩個奸細!”

“奸細?哪裏來的奸細?”趙宏興霍然起身,難道是建奴的探子?他們已經關注到這個小島了?

“那兩個奸細說他們是對岸蓬萊縣的官人。”那個鄉兵小隊長說道:“可他們又拿不出任何憑證,而且他們還向城外臨時營地的難民打聽俺們的來路,被城外委任管事的難民頭領舉報,俺們就此便將他們拿了。”

“做得很好!”趙宏興贊許道:“人在何處?”

“暫時關押在校軍場的營房當中。”鄉兵小隊長說道:“大人,不過,俺瞧著他們其中一人即使不是蓬萊縣的官人,也定然是一名讀書人。所以,俺們就沒捆綁他們,只是關在營房當中,讓人守著他們。”

“帶我前去看看。”趙宏興說道:“另外,找個人去通知一下城中的那兩個黑衣衛,讓他們也去審一審。”

在長山堡校軍場一間營房裏,畢學超端坐在一個矮凳上,四下打量著房間布局。很顯然,這間營房當中應該曾入住著八名士卒。因為房間的兩邊分別排布著四張簡單的木床,一層薄薄的草席鋪在上面,除此之外,再無他物。

在房間的門口擺了一個長長的木架,空蕩蕩的,也不知是懸掛何物之用。四周的墻壁抹了一層草泥,平整而光滑。

雖然營房看著頗為簡陋,但非常整潔有序,比他此前見過的衛所營房,簡直是天壤之別。

我大明衛所?

畢學超搖頭苦笑,登州的幾個衛所和營兵,不說也罷。建奴還未攻至登州境內,幾乎所有的兵士都要跑光了。指望他們能保境安民,恐怕還不如捉幾頭豬去攻建奴。好歹,那些豬進入戰場可以多費些建奴的手腳。

“大人勿憂。”一旁站著的喬隆以見畢學超搖頭苦笑,以為他在擔心個人的安危,忙寬慰道:“占據此島的強人應該並無歹意。自兩年前八九月間,他們落腳島上後,從無襲擾過我蓬萊縣境。反之,有出海打魚百姓登島暫歇時,還會受到島上強人的熱情招待,會給些面食,酒水。買賣魚獲,也甚為公平。”

“你身為我蓬萊縣三班副班頭,可是與此島上的強人有所勾連?”畢學超似笑非笑地看著喬隆。

“我怎會勾連島上的強人?”喬隆慌忙辯解道:“偶爾……,偶爾有些往來兩地的漁民在民事上與此島關聯,會托到我們三班衙役這邊。故而,……有些聯系。”

這位蓬萊縣主簿由下面的六房中民政吏員拔擢除授,作為知縣的佐貳官,秩正九品,主管戶籍、緝捕、文書辦理事務,正好管著他們的三班衙役。由不得喬隆小心應對,若是一個不好,被人家按一個私通海匪罪名,那可不好看了。

“我登州各縣,自去年十二月,便大量湧入難民。但州府縣鎮窮鄙,難以提供更多粥飯與難民,數月來,凍餓病死不下三千人。”畢學超站起身來,嘆道:“府縣大戶糧商惜售米面雜糧,甚至囤積居奇,盤剝鄉民。到了此島上,卻看到這海外來的強人,竭盡所能施粥於我大明難民,救助數千余人。此誠為大善呀!”

“大人說得是。這島上之人,自稱來自極南之地——漢洲,此前均為我大明子民,那個……,心也向著我大明朝廷,與我蓬萊縣一直保持友好。他們,非是一般海上強人。”喬隆附和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