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章 西部的艱難起步(二)

9月8日,畢正行辭別珍珠港民政官員,坐船繼續南下。

9月13日,船只抵達臨海堡(今澳洲黑德蘭港),一座漢洲西北海岸的一處補給中轉點。

臨海堡外圍有一座龐大的沙堤和一座小島,在每次潮漲潮落的時候,都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潮汐流。同時,河口也比較狹窄,僅有一百多米寬,若是夜間來此的話,進港會非常困難,稍有不慎,就會撞向岸邊陸地。

若說前面的珍珠港沒有其他什麽資源,但好歹也能在海裏撈出一些珍珠,們給當地帶來一急需的發展資金。而臨海堡,那可真的是一窮二白,甚至連樹木都很少。這裏除了沿海有一些綠色植物外,進入內陸地區七八裏外,放眼望去,全都是光禿禿的一片荒涼景色。

至於腳下的土地,更是貧瘠,整個臨海堡人口也僅有一百余人,居民區外圍,也只是用一根根木頭簡易圍成的一圈柵欄,防禦上,也僅僅是對所在地居民有一個心理安慰作用。

根據總理府的區域規劃,臨海堡已經屬於西南總管區的所轄之地了,當地的指揮使和鄉兵隊長看到船上的數百移民,不由露出渴望的神情,便舔著臉向畢正行討要一些,以充實當地人口。

看到此地如此境遇,條件還是這般差,畢正行不由微微搖頭嘆息。雖然從去年開始,齊國移民部已定出每年從大明移民人數不得少於兩萬人,聽著數量是不少。但對於廣闊的漢洲大陸上而言,就如同撒入海裏的一盆水,根本無法滿足各地民政官員對人口的極度渴求程度。

而到來的移民,分配名額大部分都讓東部地區給搶去了,剩下的,漢洲北部各個廠礦企業,帝汶島數個拓殖點,還有那威遠島等幾個海外領地,便瓜分了剩下的一小部分。至於最後能留給漢洲西南地區的移民份額,就變得非常少了。

在離開建業城時,他通過努力爭取,才讓移民部勉強同意,每年會往西南地區分配移民不少於兩千人,將份額較以前足足提高了一倍。

人口少,自然做什麽事都會受到限制。自然的,各地民政官員都是想方設法地申請各種移民配額,以增加轄下人口規模。否則,人口上不去,發展也無從談起。

但畢正行還是直接拒絕了臨海堡指揮的要求,你這裏連糧食都不能自給,反而需要從漢洲其他地區輸入,給了你人口,那豈不是增加一份物資供應負擔。

“你們也無需沮喪。”看到當地幾個民政官員失望地神情,畢正行笑著說道:“從建業城來此之前,工部曾言,臨海堡內陸地區有巨量鐵礦,並為此派出尋礦技師若幹隨船到此地,你等需好生侍候人家。若是一旦尋到鐵礦,莫說補充一些人口,恐怕工部和黑山鋼鐵廠就會主動投入大量的人員,物資以及資金到臨海堡。如此,你臨海堡還愁未來發展之途嗎?”

“大人此言當真?”臨海堡指揮婁裕文驚喜地問道。

“我又何須誆你!”畢正行笑著說道:“但你等也不可一味等靠鐵礦落實而坐享外來投入。此地該有的民生經濟,還需多加努力夯實。臨海開墾土地雖然貧瘠,但要多多施以肥力於地中,將養地力,發展農業種植。短期之內,也未指望你們臨海堡糧食自給,但起碼的果蔬副食,還有些許粗糧,多少也要生產一些。若要一味依賴外界輸入,不說浪費運力,就是一旦有變,你們在此地好歹也能自持些許時日。”

“大人說的是。”婁裕文拱手應諾道:“我臨海堡自兩年前建立,至今開墾荒地不過三百余畝,除了高粱、土豆、玉米等一些粗苯糧食勉強出產些許,其他作物是難以種植。如今,通過不斷堆肥集糞,近來也有數十畝地,出了一些果蔬,足堪本地居民和往來船只補給食用。若是,當真建了鐵礦和鋼鐵廠,恐怕所增人員的副食消耗,必然不足。我等確需設法改善一二,以為長久打算。”

“我齊國海外狗兒島(今澳洲聖誕島)上生產磷酸鹽礦,對貧瘠土質改良,效果頗佳。過些時日我便呈公文與工部,請求他們運些過來至臨海堡。”畢正行說道。

“多謝大人成全。”婁裕文再次拱手施禮。

“無須如此,我等皆為大齊的強盛,盡自己一份力。”

在漢洲數年,畢正行最大的感受就是,此間官員力求務實盡心的態度。雖然很多人都是曾經大明境內落魄文人,也有部分只是粗通文墨的凡夫,身上沒幾分文采,更無倜儻風流,但所做之事,唯費心盡力。除了當初王上為漢洲民政大總管時,定下了若幹民生考核條例,逼迫當政官員必須努力去完成各項指標。但更多的,或多或少是受到整個初生政權積極向上環境的影響,做事無不主動果決,敢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