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章 登州血肉磨坊(一)

1644年九月二九日(1644年10月13日),建奴膠州總兵柯永盛聯合臨清總兵王國棟於青州昌樂擊破秦尚行所部反清武裝,斬殺趙慎寬、陳九疇、張嘉儒等頭領,秦尚行僅帶千余人亡命奔逃至萊州。

十月初八(10月21日),建奴副都統和讬與柯永盛合兵會攻青州,在原大明青州守備李士元的秘密接應下,以計詐將趙應元、楊王休二人擊殺,復奪青州。隨後,於城中縱兵大掠三日。

十月十五日(10月28日),和讬與柯永盛引兵再破濰縣(今山東濰坊市)、昌邑(今山東濰坊昌邑市)、平度州(今山東平度市),駐馬白沙河,兵逼掖縣。

十月十八日(10月31日),建奴和碩肅親王豪格進入濟南,與羅洛渾、李率泰、耿仲明部匯合。

十月二十二日(11月4日),豪格匯合各路兵馬近兩萬五千余人,浩浩蕩蕩地殺向萊州。

建奴大軍一路連克掖縣、招遠、黃縣,於十一月初一,進逼登州治所——蓬萊縣。

就在豪格以為蓬萊會如同前面十余府縣一般,不戰而下時,現實卻狠狠地給了他“一巴掌”。

當日抵達蓬萊縣的前鋒柯永盛部,遭到守軍出城迎頭痛擊,敵方“銃炮齊射”,“突擊迅猛”,隨後還遭到數百騎兵劈砍追殺,三千大軍頓時“崩散於野”,僅膠州鎮總兵柯永盛以下數百人身還。

肅親王豪格大怒,立將柯永盛扒下頂戴朝服鎖拿於營中,言,待擊破登州逆賊後,再解送北京,部議論罪重懲。

十一月初三,建奴三萬余大軍雲集蓬萊城,旌旗招展,聲勢震天。然而,當整個大軍紮下營地,豪格帶著一眾八旗將佐和漢軍將領來到蓬萊縣附近觀察敵情時,頓時被這座城池的防禦設施給震驚到了。

這蓬萊縣哪裏是一座城,分明就是一個大型的堡壘群!七八個小型堡壘環繞主城,每個城堡相距不過兩三百米,均為大塊條石建造,而且城頭密密麻麻地布設了大量的火炮。

更為要命的是,在蓬萊縣碼頭一側,停靠了六艘西洋炮艦,僅看船舷的一側炮窗,就不下二三十門火炮。這就意味著,我大清軍馬不可能在蓬萊縣的北面布陣和展開攻城。而城池的其他三面,除了數座凸出城墻的堡壘外,在兩百米範圍內,還連續挖掘了兩道深深的壕溝。無論從哪個方向進攻,都會遭到對方數個方向的打擊。

“堪比當年的錦州城呀!”李率泰輕輕的嘆道。

“恐怕比錦州城還要難打!”耿仲明搖頭說道:“守軍的火炮非常多,估計要填進去不少人。”

“我們的紅衣大炮什麽時候可以到?”豪格不耐地問道。

“紅衣大炮此時應該已到掖縣,快則三日,慢則五日,即會至此。”耿仲明拱手答道。

“今天先紮下營寨,明日督那些降軍試著攻一次。……即使沒有紅衣大炮,也要將此城拿下!”豪格說完,轉身離去。

“這烏龜殼修得再堅硬,咱也得給它砸開了!幸好,咱們帶的人多呀!哈哈……”羅洛渾大笑起來,跟在豪格身後也自離去。

“瞧著架勢,肅親王是想將這兩萬降軍都消耗在此處,也是在所不惜呀!”耿仲明輕聲嘆道。

“咱們才入關,是不能打敗仗的。”李率泰說道:“若是敗了,整個關內的局勢就一發不可收拾。”

“數月前……”耿仲明欲言又止。

“石廷柱陷於掖縣,巴哈納敗回濟南,攝政王震怒。”李率泰說道:“本來巴哈納戰敗失地,應論死籍。念其功高,免死。但革世職,罷任,籍沒家產三分之二。若是肅親王在此無法破城,擒殺那個太子的話……”

耿仲明聽罷,立時明白了。攝政王多爾袞一直針對豪格,試圖以各種理由打壓制裁他。此次攻打登萊地區,以豪格為帥,若是無法擊敗此地抗清勢力,並且擒殺大明太子。多爾袞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肯定會削去豪格的部分勢力,乃至親王身份,將他徹底踢出大清權力層。

耿仲明想到此點,頓時覺得有些郁悶。他本來是被調派至多鐸轄下,準備南下攻明的。但因為山西戰事遲遲未能結束,葉臣兵力有些不足(原有歷史時空,巴哈納和石廷柱帶兵從山東支援山西戰場),打得也就有些吃力,至今未攻破太原。所以,多鐸部主力仍舊停駐北京,待山西和山東戰場局勢演變的結果,再行出擊路線。因而,耿仲明部便臨時調配只山東戰場,先行平定此地局勢。

跟著豪格攻打山東、登萊,即使打了勝仗,也會被攝政王從中挑刺,封賞必然會大打折扣。若是戰局不利,自己也會跟著倒黴。

大明登萊總兵官蔣永銳站在城墻望樓上,看著遠處那些密密麻麻地建奴軍隊忙碌地正在紮營立寨,他便知道,今日建奴應該不會立時發起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