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相持(四)

1645年6月12日,萊州府,掖縣。

太子朱慈烺站在掖縣的城頭,看著城外密密麻麻的人群和不斷西來的運輸車隊,心裏微微嘆了一口。

一個月前,登萊鎮官兵在齊國陸戰隊的配合下,連克淄博、淄川、鄒平、廣饒、濱州、高清、歷城,最後還攻占了濟南,幾乎奪下了山東泰半地區,一時間,聲勢震天。

但此舉也引來了建奴的目光,萬余建奴騎兵從北京和河南兩個方向往濟南而來,雖然由齊國軍隊憑借舟船之利,襲擊天津,將建奴主力調至北方,並最終虛晃一槍,復在樂安登陸,攻濱州,下濟南,擊滅建奴軍隊數千,俘虜建奴委任的山東偽官數十名。

但建奴畢竟勢大,最終他們又不得不放棄此前攻占的所有府縣州城,然後一路撤退至青州。可是按照齊國人的意見,登萊鎮還需要繼續東撤,最終在建奴聚大軍來攻時,將人員物資全部疏散到萊州、膠州一線的東部。

“建奴主力盡數調往江淮,攻伐南京弘光偽朝,我們有必要撤到這麽遠嗎?”朱慈烺輕聲問道。

“南京弘光朝廷估計擋不住建奴的攻勢。”賀雲峰說道:“二月,高傑部因為主帥高傑身死,隱然全軍不穩。黃得功、劉良佐先後又被調到江南平叛。武昌的左良玉還打著清君側旗號,往東攻南京。如今江淮防線兵力已被削弱到極點。而建奴主力挾大勝順軍之威,直撲江淮,實雷霆一擊。雖然,我們牽制了北京南下的外藩蒙古騎兵和山東阿巴泰一部的建奴甲騎。但我們認為,江淮之地恐亦難以持久。”

“我們從濟南、青州遷移人口數十萬,登萊之地恐難以支撐,再加之今歲開春以來,又是少雨大旱,糧食必然歉收。如此,我登萊又該如何應對?”朱慈烺稚嫩的面龐,盡顯憂慮。

“我們先用船運數萬人到濟州島乞食,然後派出自救軍和我長山島鄉兵一部,再去朝鮮弄些糧食。待我齊國移民船隊七月到來,想必也能運些糧食來此。若是再組織遷移而來的難民補種一些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粗糧,也能支撐到今冬。”

賀雲峰對此也是有些無語,這大明,還真的難以救活了。在軍事上,建奴攻無不克,勢如破竹,不論是大順,還是南明,以及各路軍閥,尼瑪的,居然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凡遇建奴大軍,無不潰敗逃散,任其兵威肆意逞兇。

政治上,大明各路官員有節操者廖廖,余者皆是望風尓降,死心塌地地為建奴任官做事。

如今,就連老天也不來幫忙,各地瘟疫橫行,天災不斷。在登萊地區,自開春以來,幾無雨水落下,使得該地區土地極為幹旱,春播過後,如今地裏的作物也是幹枯稀疏,想來到了秋季也是收獲不多。

在地方上,青州府、濟南府就不用說了,大明潰兵來過,大順軍來過,建奴也來過,齊國和登萊鎮官軍也攻過這裏,地方早就被打爛了。更何況,這一個多月來,登萊鎮在占據兩地後,更是將兩地府庫積存幾乎給搬空了。

為了給建奴進攻登萊造成困難,齊國軍隊正在配合登萊鎮太子勢力人為的制造一大片無人區,從濱州到濟南,再到青州、萊州一片,所有的府縣州城盡數搬空庫藏,所在地居民也盡力遷移至登萊沿海地區。如此,使得建奴若要進攻登萊時,幾乎無法在這些地區獲得任何物資補給,加大建奴的後勤供應難度。

“熬過了今冬,那明年春夏又該如何?”朱慈烺嘆了一口氣,“如今登萊兩地,加上數十萬遷移而來的民眾,轄下人口恐不下兩百萬之多。”

“明年再說吧。”賀雲峰覺得頭大如鬥,養兩百萬民眾,可不是他一個參謀軍官就能想出什麽好辦法去解決的。漢洲雖然有積存的糧食,別說運不過來,就是能運來,也無法養活這麽多人!

“你們的艦船都去哪了?”朱慈烺又問。

“估計這會進入長江了吧。”賀雲峰有些不確定地說道。

“進入長江?”朱慈烺一愣,隨即臉色變了,“你們去……南京了。”

“不是去南京。……是去了揚州。”

“哦……”朱慈烺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氣,不經意地問道:“去揚州做什麽?”

“趁著建奴在江淮與弘光朝廷的軍隊相持時機,看能不能救一些人出來。”賀雲峰不由想起去年離開漢洲本土的時候,王上特意點了揚州這個地方,說留守大明附近的齊國艦隊,若是有機會的話,在建奴集結大軍攻伐南京弘光朝廷時,不妨進入長江,與鄭家水師聯合,於鎮江、揚州一線阻擊建奴過江。

雖然不知道王上為何特意點了揚州這個地方,但作為留守艦隊的指揮官威遠艦隊司令牛進明還是忠心地去執行了這個命令。雖然,他被授予在大明地區臨機決斷的權力,也可以山東戰事緊張為由,不進入長江這條對於漢洲水師而言並不熟悉的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