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聚兵(一)

1645年7月14日,齊國一行艦船抵達崇明島時,遇百余艘小船攔截。

一番交涉後,聞知東來船隊乃是昔日大明友好番邦齊國水師,並在二十多天前,與鎮江水師共擊建奴於長江之上,遂奉獻酒食與齊國艦隊。

現在控制崇明島的乃昔日綽號顧三麻子的顧榮,此人原為海盜,在崇禎十六年接收朝廷招安,封為南通江防遊擊,駐守崇明。今年五月以來,清軍南下,大明宗室義陽王朱朝埠逃到崇明。而顧榮眼見天下大亂,便起了別樣心思,準備做掉弘光朝廷委派下江監軍道荊本徹,擁立義陽王。

荊本徹雖為文官,但腿腳卻跑得快,率一部兵馬出海逃到了寧波。而沒多久,因為不願跟隨四鎮之一的東平伯劉澤清降建奴,且與崇明鄉紳沈廷揚素有交情,總兵田仰、參將張鵬翼等人率數千軍兵,四百余艘船只,來到崇明,與顧榮部匯合。

他們共推義陽王為主,田仰為大都督,顧榮為大將軍,準備以崇明為基地,豎起反清大旗。

牛進明在離開崇明時,與田仰、顧榮等人相約,若是在此地無法立足,或者需要軍械物資支援,可派人北上長山島,齊國必會予以援手。

7月19日,艦隊返回南長山島,隨即開始執行移民疏散工作。準備趁著夏季,將聚集於登萊兩地的眾多饑民輸送部分至濟州島。畢竟那裏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土地也算肥沃。多弄些人過去,好歹也能多打些糧食,減輕登萊地區的物資消耗。

在去年十一月的時候,朝鮮試圖派兵奪回濟州島,但被島上一百余長山島鄉兵帶著兩千余自救軍所擊退,丟下數百具屍體後,便未敢再次登陸了。隨著島上的明人數量越來越多,實力也是愈發增強,僅憑朝鮮目前孱弱的軍力,恐怕短時間內是無法奪回濟州島。

另外,聞知濟州島上的眾多明人,均是尊奉大明太子號令,行大明統治,朝鮮軍民多少內心有些心虛,背離藩屬之位,助建奴攻伐宗主國,此等行為,也讓自詡為儒家文明的朝鮮君臣,顯得頗為尷尬。

既然島上的明人武力強出我朝鮮官軍,那不妨先讓其占著濟州島吧。

……

7月29日,南長山島。

大明太子朱慈烺現在都是居於蓬萊縣城,和眾多登萊官員處理各地府縣的軍民兩政事務,但定王、永王以及兩位公主,卻是一直居住在南長山島上。

當初,幾位殿下初來島上時,長山島指揮趙宏興不僅特意將原指揮使府讓了出來作為太子的臨時行轅,還組織數百民夫緊急為他們又修建了若幹廳堂居所,供幾位貴胄和親隨雜役居住和生活。

一道不算很高大的圍墻,將整個太子臨時行轅粗粗地圍了起來。四周的保衛警戒人員,最早是齊國陸戰隊負責,後來登萊鎮成立,總兵蔣永銳便抽調了一百多名可靠兵士替換了齊國陸戰隊。

紫瑩領著幾個雜役來到行轅西側角門附近,便看到幾個齊國陸戰隊官兵站在在兩輛馬車前嬉笑著說著什麽,其中一名英武的軍官見到紫瑩等人,立時露出渴盼的神情。

“我們齊國先行移民船隊已從本土抵達島上,帶了不少本土生產吃穿用品,特意拉了兩車與幾位殿下享用。”一名長山島民政官員拱手朝紫瑩等人說道。

“有勞這位大人了。”紫瑩眼角迅速瞥了一眼那名齊國陸戰隊軍官,然後曲膝彎腰行了一個禮,“幾位殿下讓奴婢在此,敬謝齊藩美意,待太子殿下回島時,再行回禮。”

“煩請回稟幾位殿下,此乃我齊國略表心意,無需多禮。”那名齊國官員搖頭說道:“大明離亂,我等亦為此逃奔,如今雖在齊國為政執事,但心中尚存大明之念,更敬大明太子之德。現只願太子殿下勵精圖治,再復大明。”

紫瑩再次謝過,隨後便指使數名雜役於馬車上搬取物資,站在旁邊的幾名陸戰隊士兵也熱情地幫著卸下貨物。

“你近來時日,一切……無礙吧?”紫瑩不動聲色地接近了那名陸戰隊軍官,低聲問道。

嶽仲武咧著嘴笑了,四下看了看,見無人注意到他們,迅速從懷裏掏出一顆羊脂玉,塞入紫瑩手裏,亦是低聲說道:“近日一直在島上休整,自然一切無礙。……只是,心中一直念著你。”

紫瑩聞言,頓時面紅如赤,輕輕地橫了嶽仲武一眼。

紫瑩是坤興公主朱媺娖的貼身宮女,八歲入宮,一直隨在坤興公主身邊。一年前隨太子等人來到南長山島,在陸戰隊派兵護衛他們安全時,一次偶然機會與嶽仲武接觸,只是聊了幾句,驚訝地發現,倆人竟然是河北霸州同鄉,而且還曾經是一個村的近鄰,隨後,便開始漸漸熟絡起來。

一個是年輕英武的齊國陸戰隊基層軍官,一個是長處深宮的俊俏宮女,又是同鄉,彼此之間便慢慢產生一絲慕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