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薩摩藩的不甘

1645年9月2日,琉球島。

如今的琉球島那霸港已成為該島一個最為繁華的港口,人口規模也僅次於王城首裏,但商貿繁盛卻是更甚一籌。

兩年前,由漢興島上的齊國人和日本薩摩藩島津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後,雙方在琉球將雙邊貿易做得風生水起,論規模,僅次於幕府控制下的長崎。

薩摩藩通過在琉球貿易而來的的大量商品,偷偷運回日本國內,然後轉售於左近的大隅、日向、肥後等九州島諸藩,賺取了大量銀錢,大大緩解了藩內窘迫的財政。為此,島津家更是加大了琉球的貿易量,凡是漢興島運來的各種工業制成品,幾乎全部買下,帶回日本國內進行轉售。

隨著貿易的持續擴大,薩摩藩漸漸地感到了一絲尷尬,蓋因日本國內幾乎沒有可供齊國需要交換的商品,除了硫磺、硝石,銅、硫黃、樟腦以及麥粉、稻米等,但這些貨物相對價值不高,面對漢洲本土生產的鋼條、鐵塊、砂糖、蜜酒、景泰藍,以及轉售自大明的生絲、瓷器等商品,薩摩藩在貿易當中長期是出於貿易逆差地位。

若是在鎖國前,薩摩藩大量開采境內銀山(銀礦),應付這種貿易逆差,是根本不會存在問題的。但是,德川幕府為了確保鎖國令的執行,更是為了限制國內其他大名的勢力,禁止各藩私自挖掘采集銀山。因而,在不到一年時間裏,薩摩藩幾乎就耗盡了手頭的銀子,雖然靠著轉口貿易,從其他大名那裏賺取了不少白銀,但仍舊難以支付漢興島運來的大量貨物費用。

後來,聽說漢洲人將年輕婦人也列為貿易商品,薩摩藩便瘋狂地利用手裏獲得大量的商品和藩內生產的糧食,開始從藩內和其他大名那裏交換年輕婦人,然後運到琉球島與漢洲人交易。

未及,聽說漢洲人要在呂宋島征討土人,需要雇傭一些武力,薩摩藩為此,又花費極其微小的代價,愉快地幫著漢洲人征集了數百破落武士,賣給漢洲人驅使。

通過兩年多的貿易,薩摩藩的實力急劇增長,不僅給藩內各級官員發放優渥的俸祿,還維持了一支三千人的常備武裝,不說在整個九州島其實力冠絕諸藩,就是在整個日本國內,也是一股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薩摩藩如此作為,自然引起了德川幕府的注意力,特意派了一名老中前來鹿兒島,嚴厲申斥島津氏大膽妄為,肆意進行海外貿易,破壞幕府的鎖國令。並勒令島津氏將琉球島直接轉給幕府直轄,島津氏派駐於琉球各級官員和關防稅務移交給幕府委任的代官(幕府直轄領地的統治機構官員名稱)。

薩摩藩主島津光久驚愕之余,隨即便爆發出強烈的憤懣和不甘。要知道,在數十年前,島津義久執政時,他們薩摩藩幾乎控制了大半個九州。若不是在天文十五年(1587年)豐臣秀吉派大軍平定九州,島津不得不退縮至鹿兒島,並表示臣服,說不定再多給島津家一些時間,他們定能一統九州,繼而裂土割據,就是稱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德川幕府要求島津家將琉球轉移給幕府直轄,這分明是看見此地商貿繁盛,能獲得大量外來商品和財稅,並想借此壓服薩摩藩,削弱他們不斷增強的實力。若是服從於德川幕府的命令,島津家數百年的雄心壯志,就此覆滅,如同左近的那些碌碌大名沒有任何區別了。

“所以,你們薩摩藩準備要與你們的皇帝對抗?”漢興島駐琉球代表石承峰驚訝地看著面前這個日本人,瞪大了眼睛,“而且,你們還想讓我們齊國提供必要的火炮和火槍,以及戰船與你們薩摩藩?”

主持琉球事務的薩摩藩家老植田芳雄聞言,搖搖頭,認真地說道:“我們不是對抗日本天皇陛下。我們要應對的是幕府,嗯,一個把控我們日本政權的大將軍。我們現在遇到了他們的威脅,需要保有一定的武力,維護我們薩摩藩的一些基本利益。這個,請你理解。”

“我明白,我明白。”石承峰苦笑著點點頭,“你們日本那個幕府將軍,就是類似我們歷史上那些把持朝政的權臣嘛。問題是,僅憑借你們薩摩藩的力量,能抵抗一個控制全國政權的幕府嗎?”

“不不不……”植田芳雄搖著頭說道:“我們也不是真的要對抗幕府將軍。……我們需要一些武備,向幕府將軍展示我們的實力和決心,讓他能收回一些傷害我們薩摩藩利益的行為。”

“你們那個幕府將軍,應該擁有征召國內其他大名的權力和名分吧。那麽,他們對你們薩摩藩的威脅,一定很嚴重吧?”

“所以,我們薩摩藩需要你們漢洲人的援助和支持。”植田芳雄說道:“我們需要優質的刀劍、甲具、大炮、火槍,以及能用於海上作戰的炮艦。當然,我們目前可能一時無法支付所需軍械的費用,但我們可以給你們出具一份債券,以我們薩摩藩境內的長野(今鹿兒島縣薩摩郡薩摩町永野)金山,作為抵押。”